无远不届

wú yuǎn bù jiè [wu yuan bu jie]
繁体 無遠不屆
注音 ㄨˊ ㄩㄢˇ ㄅㄨˋ ㄐ一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见“无远弗届 ”。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史·陈纪·武帝》:“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恩不服,无远不届。”

成语用法

无远不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见“无远弗届”。

无远不届的网络释义

无远不届

  • 无远不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ú yuǎn bù jiè,意思是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同“无远弗届”。
  • 无远不届造句

    治化之隆,无远不届,既迈古而铄今;况乃以劳定国,亦毕生以惟勤。
    你花一点心思去了解,你会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的几乎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构件都有“发烧友”甚至精通者,文化的力量真是无处不在,无远不届。
    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经济的力量无远不届,威力无比。
    相对而言,假如某国隔着重洋向敌国发射洲际核导弹,尽管导弹射程远,无远不届,敌国却有比较长的预警时间,可以疏散民众,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核反击行动。
    相对而言,假如某国隔着重洋向敌国发射洲际核导弹,尽管导弹射程远,无远不届,敌国却有比较长的预警时间,可以疏散民众,也能够。
    在现代社会,最先进的电子元件,最高档的宾馆豪宅,最繁华的闹市街景,都能造出来——工业文明铸就的人的本质力量,可以说无远不届、无高不达。
    可以这样说,“杂”的周边,既广且宽;洋洋洒洒,无远不届。
    有了我们这支队伍,而且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够无坚不摧,无远不届。
    他说,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世界的无远不届,人才及知识交流的更加快速,国家和地区间的地理界限已彻底改变。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yuǎn [yua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FQP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MMU
    四角: 313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2)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 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远行无急步(走长路不能走得太急);远游之戒(指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戒训);远招近揖(热情相邀、礼貌相待远近友人);远水近火(即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不济急)

    (4) 长久;长远

    则筮远日。——《仪礼·士冠礼》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公羊传·庄公四年》

    (5) 又如:永远;长远;远世(远古的年代);远裔(远代的子孙。也称“远胄”)

    (6) 高远;远大

    将有远志。——《国语·周语》

    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始有远略。——宋· 苏洵《六国论》

    深谋远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远到(形容成就远大,不可限量);远计(远大或长久的计划);远略(远大的谋略)

    (8) 多。指差距大

    狗则远矣。——《吕氏春秋·慎行论》

    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下圣人也亦远矣。

    (9) 又如:远年(多年);远不相同

    (10) 深远;深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 又如:远忧(深远的忧虑);远奥(深远玄奥);远略(深远的谋略);远神(深远的神韵)

    动词

    (1) 离开;避开

    君子远疱厨。——《孟子·梁惠王上》

    暧暧远人村。——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远不知。——唐· 李朝威《柳毅传》

    远罪丰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远嫌(远避嫌疑);远罪(远离罪恶);远鄙(避开粗俗);远祸(避免祸患);远开(方言。离开);远势(避免滥用权势)

    (3) 违背

    故法不远义,则民服而不离。——《汉书·公孙弘传》

    (4) 又如:远礼(背离礼仪);远义(背离仁义)

    (5) 疏远,不亲近,不接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远贤臣。

    (7) 又如: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慢(疏远轻忽);远绝(疏远隔绝);远斥(疏远隔绝);远利(不近私利);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臣(不被亲信重视的臣子)

    (8) 扩大;扩展 。如:远境(扩大疆域);远达(飞黄腾达)

    (9) 超过;胜过 。如远逾(超越); 远迈(远远超过);远过,(超过)

    名词

    (1) 偏僻之地;远方 。如:远投荒昧(流放到边远、蛮荒的地区);远恶(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远戍(充军到边远地区);远人(边远地方的人);远乡牌(人在外乡死后,在坟墓上设立的名牌);远晋军州(穷山恶水的边远地区。军与州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均属路);远流(流放到远方);远驿(远方的驿站)

    (2) 姓

    英文翻译

    distant, remote, far; prof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5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iè [jie]
    部首: 327
    笔画: 8
    五笔: NM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SLW
    四角: 7726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尸,凷( kuài)声。本义:人行路不便) 同本义

    届,行不便也。——《说文》

    名词

    极限;穷极

    至天之届,于河之沂。——晋· 陆云诗

    靡有夷届。——《诗·大雅·瞻卬》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诗·小雅·节南山》

    动词

    (1) 到达

    无远弗届。——《书·大禹谟》

    (2) 又如:届候(届时);届止(停留,止息);届路(登程,上路)

    (3) 届满,结束 (如一段时间)

    距悔罪乞降之始末届十年。——林则徐文

    量词

    说明周期性事件的次或期 。如:第十届校运会;八届二中全会;历届人大代表;届满

    英文翻译

    numerary adjunct for time, ter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kiai5 gai5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raih/kaeyk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