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课

wú kè [ wu ke]
繁体 無課
注音 ㄨˊ ㄎㄜˋ

词语释义

1.不征赋税。

词语解释

  1. 不征赋税。

    汉 蔡邕 《答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不得,但以州郡无课而已。”

引证解释

⒈ 不征赋税。

汉蔡邕《答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不得,但以州郡无课而已。”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