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无空不入
(1) 没有什么孔隙不钻入的。比喻消极的东西易于渗透、侵入。亦指人善于钻营,有隙就乘机营求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种种法规,一切措施,马上又变活了,投机是满天飞跃,无空不入。”
成语用法
无空不入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爱钻营。
引证解释
⒈ 见“无孔不入”。
无空不入的网络释义
无空不入
无空不入的翻译
近义词
无空不入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ú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mó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無 | 武夫 | 明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miu | mĭu |
详细解释
kōng
形容词
(1)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空,空虚。——《广韵》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仓禀实而囹圄空。——《管子·五辅》
夜静春山空。——唐· 王维《鸟鸣涧》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 魏禧《大铁椎传》
独卧空室之中。——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空衔(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空脑子(心中无盘算,没有头脑之意);空花阳焰(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
(3) 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空户(做空头生意的人);空竭(罄尽);空尽(竭尽;凋敝);空臆(讲尽心里的话)
(5) 广阔;空旷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左思《咏史》
(6) 又如: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空落(偏僻;空旷);空霄(天空;云霄);空杳(空旷深远);空场(空旷的场地);空落落(空旷冷落貌)
(7) 岑寂;幽静 。如:空宇(幽寂的居室);空峡(寂静的山谷);空悄(幽寂)
(8) 明净无挂碍 。如:空晴(明澈无碍之境);空意(清虚的心境);空洒洒(形容胸怀洒脱,毫无牵挂)
(9) 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
以空言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清· 黄宗羲《原君》
此非空言也。——《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空构(虚构;杜撰);空语(虚构的话,只说不做的话);空玄(幻想);空门面(虚有其表);空梦(幻梦);空设(虚置);空声(虚名)
名词
(1) 空间;天空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乱石穿空。——宋· 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
复道行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空青(指青色的天空);空碧(指澄碧的天空);空中结构(凭空虚构);空壤(指天地);空悬(悬在空中);空天(辽阔的天宇)
(3) 佛教语
(4) 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亦特指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中的真谛。如:空解(指悟入空义,得到解脱);空假(事物均具备自性空无和幻相宛然两个方面);空界(空大。指虚空范畴)
(5) 又指佛门。如:空桑(佛门);空王(佛教徒对佛的尊敬);空门(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佛教天台宗谓通达真性和实相的四门教法之一,以悟空入道)
(6) 道家谓虚静之性
澹乎若深泉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文选》。李善注引 郑玄曰:“道家养空,虚若浮舟也。”
副词
(1) 徒然;白白地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空以身膏草野。——《汉书·李广苏建传》
空余泪痕。——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空跑一趟;空忙;空亡(白死);空劳(徒劳;白费)
(3) 只;仅
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处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4) 又如:空饭(只吃饭,不吃菜)
动词
(1) 使空虚;使罄尽
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盐铁论·本议》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另见
kòng
动词
(1) 使之困穷
不宜空我师。——《诗·小雅·节南山》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2) 又如:空乏(困穷;贫穷);空竭(穷困;贫乏);空匮(空乏;财用不足)
(3) 〈方〉∶缺少;亏欠 。如:空格(指文中缺字的空白处);空围(空白的方框形符号。表示缺字)
(4) 腾让出来
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鲁迅《彷徨·离婚》
(5) 又如: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
名词
(1) 闲暇,闲功夫,没被占用的时间
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红楼梦》
(2) 又如:有空到我这里来;空当(空隙;空子);空儿(闲功夫)
(3) 空子,可乘之机 。如:空便(机会;方便的机会)
(4) 空地,可占用的空处 。如:空位(未占用的座位);空园(荒园;闲弃的庭院);空废(荒废)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ng1 [客英字典] kung1 kung5 fung1 [海陆丰腔] kung1 fung1 kung5 [梅县腔] fung1 kung1 kung5 [台湾四县腔] kung1 fung1 kung5 [东莞腔] kung1 [陆丰腔] kung5 kung1 [宝安腔] kung1 | k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ung1 ku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空 | 苦紅 | 溪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khung/qung | kʰuŋ |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3)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4) 参加, 加入
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入舍布袋(上门女婿);入舍女婿(入舍);入释(参加佛教;进入佛门);入舍(做上门女婿);入脚(进身;指搭上关系);入队;入伙;入金马、登玉堂(考进翰林院。金马、玉堂指汉代的金马门和玉堂殿);入局(加入赌局);入团
(6) 交、交纳
入其社稷之臣于秦。——《战国策·秦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入粟(交纳一定数目的钱捐取功名)
(8) 接纳;采纳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礼·地官·媒氏》
其臣箴谏以不入。——《国语·吴语》
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商君亡 秦归 魏, 魏怒不入。——《史记·魏世家》
时上颇厌兵,入其言。——罗大经《鹤林玉露》
(9) 与…相适应
曲直之不相入。——《淮南子·主术》。注:“中也。”
(10) 又如:入式(合乎程式);入道;入彀
(11)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上》
项伯即入见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入阁拜相(进入内阁,成为宰相);入王(入朝晋见天子);入侍(入朝侍奉);入见(入宫进见);入宦(入官为仆隶);入相(入朝为宰相);入宿(入宫值宿);入贺(入朝庆贺)
(13) 到达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又如:入月(妇女孕期足月);入玄(达到玄妙的境界);入来(到来;进来);入脚(到临,开始);入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15) 侵入
获大城焉曰入之。——《左传·文公十五年》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6) 又如:入犯;入抄(侵入抄掠)
(17) 占据
乃入据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
(18) 又如:入席;入列;入主(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入官(从政,做官)
名词
(1) 收入,进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岁入;入不敷出
(3) 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p8 [宝安腔] ngip8 [梅县腔] ngip8 [陆丰腔] gnip8 [客语拼音字汇] ngib6 [东莞腔] ngip8 [沙头角腔] gnip8 [台湾四县腔] ngip8 [海陆丰腔] ngip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入 | 人執 | 日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nʑĭĕp | njip/r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