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

wú yí [ wu yi]
繁体 無疑
注音 ㄨˊ 一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无疑 wúyí

(1) 没有可疑之处,表示非常肯定

确信无疑
by all odds;sure;certain;doubtless;undoubtedly

词语解释

  1. 没有疑惧;没有猜疑。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行私者无所冀,则思改其非;立公无所忌,则行之无疑。”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唐 元稹 《雉媒》诗:“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 宋 苏轼 《策略四》:“天子与执政之大臣,既已相得而无疑,可以尽其所怀,直己而行道。”

  2. 没有疑问。

    晋 康法邃 《<譬喻经>序》:“比次首尾,皆令条别,趣使易了,於心无疑。”《百喻经·田夫思王女喻》:“我昨见王女……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 金 元好问 《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三:“鹤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亿更无疑。”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 周仆 一听,这无疑是一支重要力量,心中甚为高兴。”

引证解释

⒈ 没有疑惧;没有猜疑。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行私者无所冀,则思改其非;立公无所忌,则行之无疑。”
唐孟浩然《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唐元稹《雉媒》诗:“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
宋苏轼《策略四》:“天子与执政之大臣,既已相得而无疑,可以尽其所怀,直己而行道。”

⒉ 没有疑问。

晋康法邃《<譬喻经>序》:“比次首尾,皆令条别,趣使易了,於心无疑。”
《百喻经·田夫思王女喻》:“我昨见王女……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
金元好问《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三:“鹤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亿更无疑。”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周仆一听,这无疑是一支重要力量,心中甚为高兴。”

无疑的国语词典

没有疑问,表示断定的意思。

无疑的网络释义

无疑

  • 无疑,是事物的定性词语(肯定),指毫无疑问,亦指信任、可信。见晋·康法邃 《序》:“比次首尾,皆令条别,趣使易了,於心无疑。”
  • 无疑造句

    听他的二胡演奏无疑是一种艺术享受。
    历史学家批评项羽的妇人之仁,无疑失之偏颇。
    ,无疑是对亲人的尊重,无疑是在尽一份责任。
    毫无疑义,足球要打翻身仗,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也作“毫无疑问”。
    这无疑是一个骗局,对此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这无疑是厝火积薪,你就不怕吗?
    用高利贷解决公司的经济困难,无疑饮鸩止渴。
    犯错误如人患病一样,执迷不悟无疑如忌药讳医,难免病入膏肓;冒雨汤风有如问药求医,可保身安体健。
    李平平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被评为“三好”学生是必定无疑了。
    他送来的被褥,无疑是雪中送炭。
    走是不可能了,此时走,无疑自取灭亡。
    再看客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两耳之垂超过凡人,真是洪福齐天,不久必定黄袍加身,成为当今之君无疑!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从教育抓起,这是毫无疑义的。
    小鸟的心情无疑是悲伤的,它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为了它和树的友情,为了守信。
    其壮丽的雪景无疑可与沙斯塔山和雷尼尔山相媲美。
    他这样做对这次活动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资讯工业在国内工业发展中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你这时说这些话,无疑是火上浇油。
    让通缉要犯藏匿于自家,无疑是引狼入室,自寻死路。
    就培养方式而言,情感教育的渗透无疑是终南捷径。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yi]
    部首: 524
    笔画: 14
    五笔: XTDH
    仓颉: PKNIO
    四角: 278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2) 同本义

    疑,惑也。——《说文》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时至而疑。——《周书·王佩》

    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吾尝疑乎是。——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自疑身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疑思(疑虑);疑影(怀疑;疑团);疑猜(怀疑猜测);疑龊(疑惑);疑狐(怀疑;狐疑);疑念(因怀疑而思索);疑踪(可疑之处);疑结(犹疑团);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敌(迷惑敌人);疑人(怀疑他人);疑揣(怀疑猜测);疑惑(怀疑,不相信)

    (4) 迷惑,犹豫不定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人主之心。——《韩非子·五蠹》

    (5) 又如: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敌(迷惑敌人);疑人(用以迷惑敌人的草人);疑军(疑兵,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6) 迟疑;犹豫。如:疑滞(迟疑不决;犹豫不定)

    (7) 疑忌;猜忌 。如:疑防(猜疑而防范);疑畏(猜疑畏惧)

    (8) 猜度;估计

    内有疑妻之妾。——《管子·君臣下》

    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史记·李斯列传》

    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礼记·燕义》

    (9) 又如:疑词(不确切的言词);疑罪(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

    名词

    (1) 疑问

    其妻献疑。——《列子·汤问》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则无疑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疑碍(疑问;问题);疑事(难以辨别的事);疑法(疑难案件)

    (3) 惊恐;畏惧 。如:疑怖(疑惧;惶恐);疑沮(恐惧沮丧);疑(因惊疑而改容);疑骇(疑惧;惊骇);疑恶(畏惧厌恶)

    (4) 怪异。引申为责怪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晋· 陶潜《饮酒》

    (5) 又如:疑诟(责骂)

    (6) 类似;好像

    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列子》张湛注:“分犹散,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7) 又如:疑论(疑似的言论)

    英文翻译

    doubt, question, su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2 [客英字典] ngi2 [沙头角腔] gni2 [宝安腔] ngi2 [海陆丰腔] ngi2 [梅县腔] ngi2 ni2 [陆丰腔] gni3 [东莞腔] ngi2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 潮州话:gh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其平聲開口三等ŋĭəngi/n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