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状

wú zhuàng [ wu zhuang]
繁体 無狀
注音 ㄨˊ ㄓㄨㄤˋ

词语释义

没有形状。

没有功绩。

谓罪大不可言状。

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

没有事实;没有根据。

引申为无缘故。

词语解释

  1. 没有形状。

    《老子》:“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王弼 注:“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吕氏春秋·大乐》:“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於知之矣。”

  2. 没有功绩。

    《史记·夏本纪》:“﹝ 舜 ﹞行视 鯀 之治水无状,乃殛 鯀 於 羽山 以死。” 唐 元稹 《裴誗充河南节度判官制》:“尔等佐 釗 ,斯任不细,苟或无状,其思有尤。可依前件。” 宋 叶适 《始议一》:“然宰辅无状,踵失策,继旧盟,卒亦黽勉割四要郡畀之。”

  3. 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 秦中 , 秦中 吏卒遇之多无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汪端明》:“陛下方以天下养,有司无状,褻慢如此。”《封神演义》第五十回:“尔师见吾且躬身稽首,你焉敢无状!”京剧《白蛇传》第十六场:“ 小青儿 性粗鲁出言无状,怎比得老禅师量似海洋?”

  4. 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汉书·东方朔传》:“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 宋 王安石 《与徐贤良书》:“向蒙贤者不以无状,远赐存省。” 清 姚鼐 《吴荀叔<杉亭集>序》:“余之庸闇无状,固不足比儕类。”

  5. 谓罪大不可言状。

    《汉书·翟方进传》:“丞相、御史请遣掾史与司隶校尉、部刺史并力逐捕,察无状者。”《新唐书·孙伏伽传》:“臣愚以为贼党於赦当免者,虽甚无状,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张栻 奏 卢仲贤 辱国无状,擅许四州,下大理寺,夺三官。”

  6. 没有事实;没有根据。

    《后汉书·窦武传》:“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新唐书·张嘉贞传》:“﹝ 嘉贞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宋史·傅尧俞传》:“皇城逻卒 吴清 诬奏富民杀人,鞠治无状。”

  7. 引申为无缘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我昔昏醉,汝无状杀我。我昔醉,不识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来就死。”《北齐书·娄昭传》:“此州无状,横被残贼,其君是怨,其人何罪?”《太平广记》卷四四九引 唐 戴孚 《广异记·谢混之》:“县令无状,杀我父兄。今我二弟诣臺诉冤。”

引证解释

⒈ 没有形状。

《老子》:“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王弼注:“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
《吕氏春秋·大乐》:“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於知之矣。”

⒉ 没有功绩。

《史记·夏本纪》:“﹝舜﹞行视鯀之治水无状,乃殛鯀於羽山以死。”
唐元稹《裴誗充河南节度判官制》:“尔等佐釗,斯任不细,苟或无状,其思有尤。可依前件。”
宋叶适《始议一》:“然宰辅无状,踵失策,继旧盟,卒亦黽勉割四要郡畀之。”

⒊ 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宋周密《齐东野语·汪端明》:“陛下方以天下养,有司无状,褻慢如此。”
《封神演义》第五十回:“尔师见吾且躬身稽首,你焉敢无状!”
京剧《白蛇传》第十六场:“小青儿性粗鲁出言无状,怎比得老禅师量似海洋?”

⒋ 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汉书·东方朔传》:“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
宋王安石《与徐贤良书》:“向蒙贤者不以无状,远赐存省。”
清姚鼐《吴荀叔<杉亭集>序》:“余之庸闇无状,固不足比儕类。”

⒌ 谓罪大不可言状。

《汉书·翟方进传》:“丞相、御史请遣掾史与司隶校尉、部刺史并力逐捕,察无状者。”
《新唐书·孙伏伽传》:“臣愚以为贼党於赦当免者,虽甚无状,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栻奏卢仲贤辱国无状,擅许四州,下大理寺,夺三官。”

⒍ 没有事实;没有根据。

《后汉书·窦武传》:“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
《新唐书·张嘉贞传》:“﹝嘉贞﹞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宋史·傅尧俞传》:“皇城逻卒吴清诬奏富民杀人,鞠治无状。”

⒎ 引申为无缘故。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我昔昏醉,汝无状杀我。我昔醉,不识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来就死。”
《北齐书·娄昭传》:“此州无状,横被残贼,其君是怨,其人何罪?”
《太平广记》卷四四九引唐戴孚《广异记·谢混之》:“县令无状,杀我父兄。今我二弟诣臺诉冤。”

无状的国语词典

不肖、无善状。《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也作「亡状」。

无状的网络释义

无状

  • 无状,汉语词汇。
  • 拼音:wú zhuàng
  • 是指没有形状,没有功绩,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 无状造句

    校长奉职无状,深自愧悚,甘引咎戾,退让贤能。
    将军自比熊廷弼如何?熊廷弼好歹有楚党依仗尚且落得如此下场,将军生性秉直,出言无状,罪人而不自知,何况朝中无得力臂助,此取死之由也!
    不过还是由小弟作东吧,就当是对刚才出言无状的赔罪,不然小弟过意不去。
    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钱逸群原本只是想吓唬吓唬他,谁知这厮见了如此异状竟然还敢出言无状,不由心头怒起。
    男人的窘迫无状,倒让二女忍俊不住,娇笑出声。
    哪个要陪你耍子,我把你个无状的泼龙,快些给我滚回西海去,再来跟我罗唣,小心讨打。
    师兄说的甚是,不过也要给这种人一番教训,免得他以后出言无状,旁人还以为我华山真怕了它青城!
    刚才他们出言无状,你是当大的,向来是长才广度,你就宽宥他们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陈子龙,你在本官面前大呼小叫,言语无状,该当何罪!
    通过对线性时滞系统进行广义坐标变换,得到了只包含输入、输出时滞,无状态时滞的新的系统表达形式。
    禀告山神老爷,卑职奉老爷之命去找那张文定,不料其出言无状,开口即骂卑职。
    的无状态性质要求安全网关假设所有客户端流量都是可疑的,并且所有后端消息都已经过授权并且有效。
    广平公弼奸凶无状,潜有陵夺之志,陛下宠之不道,假其威权,倾险无赖之徙,莫不鳞凑其侧。
    琼霄得黄清溺爱,对老师那是尊敬无比的,哪能让武德星君出言无状。
    叶枫正色道,说是道非本是下人们极为热衷之事,杜小七自然也不会例外,叶枫虽是不喜杜小七出口无状,但也不好出言怪罪。
    就让我来教训一下你这个出言无状的老匹夫。
    混沌中有一物,无名无状,无大无小,却能把握万物,得之一毫,便能通天彻地,称之为道。
    我等乃天庭天兵天将,小小道童,见了我等,不速速避让已是犯罪,如今胆敢出言无状,寻死不成。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