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宁

wú níng [ wu ning]
繁体 無寧
注音 ㄨˊ ㄋ一ㄥˊ

词语释义

无宁 wúnìng

(1) 毋宁;宁可

无宁汝先吾而死。——· 林觉民《与妻书》
rather

(2) 难道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surely it doesn’t mean that…

词语解释

  1. 亦作“ 无宁 ”。宁可;不如。

    《论语·子罕》:“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序》:“与其诬也,无寧略於所始,而传其疑也。”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一:“诗人与其使用那显然不合的或然之事……无宁使用未必然的显然合理之事。”

  2. 难道。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 杜预 注:“言见遇如此,寧当復有菑患邪?”

  3. 犹无乃,实乃。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寧以为宗忧。” 杜预 注:“言 华氏 为 宋 宗室之羞耻。” 杨伯峻 注:“无寧,无乃也。”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贫贱欲救世,无寧犹拾瀋。”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这种鼓励无宁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

  4. 不平静。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无宁”。

⒉ 宁可;不如。

《论语·子罕》:“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明文徵明《<陈氏家乘>序》:“与其诬也,无寧略於所始,而传其疑也。”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一:“诗人与其使用那显然不合的或然之事……无宁使用未必然的显然合理之事。”

⒊ 难道。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
杜预注:“言见遇如此,寧当復有菑患邪?”

⒋ 犹无乃,实乃。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寧以为宗忧。”
杜预注:“言华氏为宋宗室之羞耻。”
杨伯峻注:“无寧,无乃也。”
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诗:“贫贱欲救世,无寧犹拾瀋。”
郭沫若《屈原》附录《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这种鼓励无宁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

⒌ 不平静。

唐韩愈《答张彻》诗:“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寧。”

无宁的国语词典

宁可。《论语.子罕》:「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也作「毋宁」。

无宁的网络释义

无宁

  • 无宁,拼音wú nìng,出自《与妻书》。
  • 无宁造句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若不将这些十恶不赦的歹徒绳之以法,社会将永无宁日。
    你得罪了这个恶棍,恐怕以后是永无宁日了。
    那个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兵连祸结,几无宁日。
    旧中国,新旧军阀连年混战,弄得国无宁日,大地萧条,生灵涂炭。
    战争一起,四海无宁日。
    烽火连天,国无宁日。人生只得流离颠沛。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真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吗?
    对于各种犯罪分子都要严惩不贷,否则就国无宁日。
    除恶务尽,否则国无宁日,贻害无穷。
    娶这样的女人回家,那么这个家将充满阴郁或者阴谋,说不定会家无宁日鸡犬不宁。
    原因是他的老婆和情人近日各出怪招争宠,搞得家无宁日。
    原来汉武帝穷兵黩武,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从此,朝鲜兵连祸接、国无宁日,朝鲜王室也如同风前残烛,开始了胆战心惊的岁月。
    我的姐姐李绍华到中午还给他们煮过面条吃,搞得家无宁日,这样僵持了近两个月的时间。
    这样的村霸不除,国无宁日、村无宁日,村民们家无宁日。
    人类的历史上,没有所谓的"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之战争,有的只是主观的善与主观的善之间的争斗、正义的信念与正义的信念彼此相克罢了。在单方面的侵略战争中,发动侵略的一方都认为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战争因而永无休止。只要人类相信神及正义,世界将永无宁日。
    刘菁有些心灰意懒,她知道六子看上了自己,才会每天来自己饭店找事,自己如果不答应,恐怕饭店会永无宁日。
    后宰门一时成为吴部军队密集之地,孙家小院日受骚扰、家无宁日,实在无法再住下去。
    这该死的鳌拜,又铲除了自己几名忠臣,如若不尽早实行除鳌计划的话,恐国无宁日。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níng,nìng [ning,ning]
    部首: 322
    笔画: 5
    五笔: PSJ
    仓颉: JMN
    四角: 30201

    详细解释

    níng

    形容词

    (1) (本作“寍”。从宀( 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 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4) 安定 。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5) 平静;宁静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动词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3) 使安定 。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4) 守父母之丧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6) 安心 。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8) 如:宁家(回家)

    名词

    (1) 南京的别称 。如:沪宁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如:陕甘宁边区

    (3) 姓

    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另见 nìng

    nìng

    副词

    (1) 宁可;宁愿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副词

    (1) 岂;难道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2)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名词

    (1) 姓

    (2) 另见 níng

    英文翻译

    calm, peaceful, serene; health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u3 [梅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客英字典] nen2 [宝安腔] du3 | l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ɖʰĭodrio/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