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ㄨˊ ㄆ一ㄥˊ ㄨˊ ㄐ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没有凭证和根据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只要梦翁把用他的钱给了他,其余无凭无据的事,也断不能容他放肆。”

成语用法

无凭无据作谓语、状语;指无凭证。

无凭无据造句

就像蝶恋花后,无凭无据,亲密维持三秒,又随伴远飞。
咱们不说谁知道?捉贼要赃,捉奸要双,无凭无据,谁敢说朱有烺是咱弟兄放跑的?
算了,我又没受伤,无凭无据,闹出去掌教他们顶多责罚两句,司马妙元心窄,姐姐却一向不拘小节,叫她记恨上姐姐,没事寻点把柄出来,姐姐只会吃亏。
他说话大都言必有据,没有根据或无凭无据的话他从来不说。
竹篮打水一场空,张如是这孙子又一次耍我,可我又能拿他怎么样?无凭无据,谁知道我送了他什么,他收了什么。
令人叹为观止的愚蠢,无凭无据的信念,全然不顾那庞大的几率,竟然相信一个并不归你掌控的世界,相信它绝不会夺走一件你无力承受其失去的东西,相信这个世界绝不会毁灭你。卡勒德·胡赛尼。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反驳卡梅伦的说法,向英国广播公司表示卡梅伦的说法“无凭无据”。
因而对高级成衣的与开发的研究就不显得无凭无据。
无凭无据怎可随意抓人,没有王法吗?听从教唆诬良为盗的罪名你担当得起?
走了十几分钟,除了道崎岖不平,倒没遇上麻烦,可岚丰没来由地觉得有什么东西在一直跟着他们,不过因为无凭无据,也不好乱说,只是更多了几分小心。
谣言传得有枝有叶的,但无凭无据,顶多算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调侃佐料。
眼下你无凭无据,硬诬我殴伤人命,那可没道理。
旧事如烟,像是看过一场片子,听过的一支歌,逛过的名胜,过去便是过去,无凭无据。
酆氏不该单凭电话就转知徐、文二人干起来,落得张治中事后因无凭无据而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若祝家把银子藏起来你找不到呢?有道是捉贼捉脏,那时无凭无据,祝家一翻脸,只怕是要竖着进去。
我夫君犯了什么罪,你要这样为难他?说了半天都是你一家之辞,无凭无据的你休想拿人!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píng [ping]
部首: 214
笔画: 8
五笔: WTF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HN
四角: 222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2) 同本义

恁,依也。——《小尔雅》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3) 又如:凭几(凭靠几案);凭肩(以手靠在别人肩上);凭脉(搭脉)

(4) 依托;仰仗

不凭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庄子·则阳》

凭恃其众。——《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凭附(依附;依靠);凭妖(依托妖言);凭狐(喻依仗他人权势的人);凭城(据城以守);凭系(依托维系);凭负(依恃);凭托(依仗,依托);凭高(登临高处);凭虚(凌空)

(6) 根据 。如:凭按(据以查验);凭限(官员赴任文凭上规定的期限);凭说(辩白的证据);凭臆(凭主观推测立说);凭应(依据瑞应);凭断(据以判断);凭龟(以龟卜为据)

名词

证书 。如:凭票(凭据);凭验(凭证,凭据);凭文(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凭引(证明身分的凭据);凭由(官府发给的凭证);凭限(写明有效期限的证书)

(1) 不论;不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凭你跑得多快,我也赶得上

(3) 如此

原来凭地可恶,把我轻薄也罢,如何触伤我父亲。——《石点头》

英文翻译

lean on, depend on, rel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pang4
◎ 潮州话:bêng5(pêng) [澄海、饶平]pêng5(p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扶冰平聲開口三等bʰĭəŋbing/biong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jù,jū [ju]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NDG
仓颉: QSJR
四角: 570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occupy, take possession of; a bas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九魚平聲開口三等kio/kivk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