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紧要

wú guān jǐn yào [ wu guan jin yao]
繁体 無關緊要
注音 ㄨˊ ㄍㄨㄢ ㄐ一ㄣˇ 一ㄠ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无关紧要 wúguān-jǐnyào

(1) 不相干的;不重要的

舒适与便利是无关紧要的事
neither here nor ther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成语用法

无关紧要作谓语、定语;指不会影响大局。

引证解释

⒈ 关系不大,不重要。

《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远东政府﹞对于中国,竭诚希望缔结密切的友谊的条约,其余无关紧要。”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七段:“﹝姚志兰﹞临走那天, 吴天宝正在旁的线上跑车,没见着面。见不见着无关紧要。”

无关紧要的国语词典

不重要。

无关紧要的网络释义

无关紧要

  • 无关紧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guān jǐn yào,指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 无关紧要的翻译

    日语: 大(たい)したことではない
    俄语: не иметь большого значения

    无关紧要造句

    人活着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把快乐找出来。什么都追求好,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不是最好的活法,你随和,生活才随和。生活,总让人不知所措。无关紧要,却能让心伤透,因为在乎;无所畏惧,却害怕悄然逝去,因为在心;无法预料,却一直在走,因为活着,因为信念。
    公司已面监破产的边缘,换几个无关紧要的干部就能苟延残喘吗?
    生活应该松弛有度。所以女人不该说无关紧要的话倒是没有必要那么严肃,否则会让自己活的很沉重,只是玩笑要分场合,不要过度就行。祝你愉快。
    这句话很好,它能激励人们不要太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避免一些人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
    你若把贪占公家便宜看作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品格可能只在重大时刻才表现出来,但绝对是在无关紧要时形成的。
    你若把贪占公家便宜看做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所以,不管以怎样一种方式活着,对于我来说,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无关紧要,就马马虎虎。
    这件事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涉及多方利益,必须瞻前顾后地审慎处理。
    对此,现代家长一定要当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少管或不管,让他们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同时,避免他们因这些小事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所有的要求,包括合理的要求。
    自己的人生,自己才是主角,不要为不该在乎的人伤了不该伤的心,到头来,疼的是自己;不要为无关紧要的琐事浪费自己的经历,纵容了那些小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折磨。
    这种无关紧要的事也要一再提出来讨论,太小题大做了。
    这种无关紧要的事也要一再提出来讨论,太小题大作了。
    男人也有老实也有不老实,大部分成年人都是有智商的,所以有些无关紧要的事,但觉得说出来会影响感情或是没必要,几乎都会说谎的,所以,你觉得事情不大发现后让他知道,学会宽容,这样他会感动,然后会更加诚恳。
    因为想你,我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因为想你,时间变得无关紧要;因为想你,身边充满了温暖和芳香;因为想你,特别在七夕浪漫周发短信告诉你:我想你!
    做马贼、土匪都无关紧要,成则为王败则贼,混出了名堂就一切好说,但千万不能做汉奸,那是死后留骂名的。
    对真心认为重要的人真心的好,对无关紧要的人婉言拒绝比让她们受宠若惊心存幻想更好。夏茗悠 
    你花费了多长时间想明白其中奥妙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不论怎样时间总是在一刻不停地流逝。
    我不晓得自己身在哪座城市,是一座居民刚离弃的城市,然而,这都无关紧要。在这个世界上,我不再是孑然一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guān [guan]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丱( 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2) 门闩。闩门的横木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关牡(门闩。也叫门牡);关楗(关闭门户用的横木或木闩);关龠(门上横木。用来闩门)

    (4) 关口,隘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关石(关口征赋所用的量器名);关令(守关口的官吏。即关尹);关梁(关口和桥梁)

    (6) 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关目(剧本或故事的情节。引申为演出);关捩(机关);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关捩子(机关;机轴)

    (8) 人体的重要孔窍或肢体

    肾者,胃之关也。——《素问·水热穴论》

    (9) 又如:三关(即耳、眼、口);四关(即耳、眼、口、鼻);关元(人体经穴名之一。在脐下三寸处);关窍(人体的孔穴;诀窍,窍门)

    (10) 征收关税的机构、组织或程序

    昔者文王之治 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验关;结关;关栈(税关所设置用来供未经通关的货物积存的仓库。也叫保税仓库)

    (12) 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互相质询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关牒(公文);关报(用文书通知;禀报);关白(禀报;通告);关文札牒(古时官府颁行的文书或通行证件)

    动词

    (1) 合拢,闭门

    关,闭也。——《方言十二》

    关,界上之门也。——《周礼·司关》注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又如:关门吃饭(比喻一心一意过日子);关门落闩(比喻到了顶峰,极限)

    (3) 引申为幽禁、禁闭 。如:关在牢里;关押

    (4) 通“贯”。贯通,贯穿

    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转輠者。——《礼记·杂记下》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汉书·司马迁传》

    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汉书·王嘉传》

    《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汉· 王充《论衡·程材》

    (5) 又如:关穿(关联贯穿);关通(贯通,沟通);关合(贯通;吻合)

    (6) 牵连,涉及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枉法。——《红楼梦》

    (7) 又如:关天(关系于天命);关着(牵涉;别着,带着);关接(接触);关风(涉及风趣,有味)

    (8) 闭掉,切断电源使中断 。如:关收音机

    (9) 暂停营业或终止营业日 。如:镇上已关了好几家店铺

    (10) 支领,领取

    三军尽关了粮赏。——《水浒》第五十五回

    (11) 又如:关领(支取,领取);关请(领取);关支(领取;支出,发放);关发(颁发;发放);关饷(发薪金);关给(发放,供给)

    (12) 关心 。如:关应(关顾照应);关意(放在心上);关思(留心思考);关念(关心挂念)

    (13) 通“弯”。引弓

    越人关弓而射之。——《孟子·告子下》

    豹则关矣。——《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英文翻译

    frontier pass; close; rel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n1

    宋本广韵

    jǐn [jin]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JCXI
    五行:
    吉凶:
    仓颉: LEVIF
    四角: 279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qiān),坚。从糸( ),细丝。本义:缠丝急)

    (2) 同本义

    紧,缠丝急也。——《说文》

    弛紧急之弦张兮。——傅毅《舞赋》

    (3) 引申为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呈现的紧张状态。同“松”相对 。如:紧峭(扎紧,系紧);紧揪揪(衣服紧绷在身上,指打扮得苗条或干练);紧簇(紧紧的,严严的);紧腾腾(紧紧,严严实实)

    (4) 指经济不宽裕 。如:紧巴;紧窄(不宽裕)

    (5) 急促;迫切

    紧,急也。——《广雅》

    心紧絭兮伤怀。——《楚辞·疾世》

    (6) 又如:紧事(急事);紧绸(紧凑;急促);紧溜(急流;要紧时刻;紧要关头);紧水(湍急的水流);紧切慢八(慢慢地;一天一天地)

    (7) 急躁 。如:紧三火四(非常急切);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紧忙

    (8) 猛烈;激急

    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红楼梦》

    (9) 又如:紧张

    (10) 快速 。如:紧跑(快跑)

    (11) 紧要;重要 。如:紧溜子(紧溜。紧要关头);紧工(紧要,重要);紧关里(在紧要关头上)

    (12) 紧实,牢固

    戈戟之紧。——《管子·问》。注:“紧,谓其坚彊者。”

    (13) 又如:紧固(牢固)

    (14) 距离近;密接无间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15) 又如:紧身(贴身衣服);紧屯屯(方言。形容非常紧密);紧洞洞(方言。形容紧密);紧峭(紧凑);紧健(紧凑有力)

    动词

    (1) 使紧或更紧;收束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2) 又如:紧身;紧缩;紧弦,紧索;紧绳

    副词

    很;甚 。如:好得紧(好得很;很好);紧子(紧仔,紧则。原本;本来)

    名词

    (1) 中医学脉象名 。如:紧脉(中医学脉象之一。脉来绷急,多见于寒邪、痛症、宿食)

    (2) 唐宋时州县等级名 。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和经济开发程度划分。如:紧治(重要的州县所在地)

    英文翻译

    tense, tight, taut; firm, secu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宋本广韵

    yào,yāo [yao]
    部首: 615
    笔画: 9
    五笔: S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WV
    四角: 10404

    详细解释

    yāo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5) 姓

    动词

    (1) 约请;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yuē)。胁迫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yào

    名词

    (1) 要点,纲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2) 又如:纪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扼要(抓住要点);要谛(要义);要窍(要诀;关键的办法);要归(重点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点);要令(主旨;要旨);要义(要旨);要机(犹要旨)

    (3) 计数的簿书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

    (4) 又如:要会(会计;簿书)

    (5) 权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6) 又如:要贵(犹显贵,权贵);要势(谓权贵的势力。常指居要位有权势者)

    (7) 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晋书》

    (8) 又如:要道(比喻职位要且有权有势的人)

    (9) 要子 。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如:打要子

    (10) 总要

    要以不能免。——宋· 苏轼《教战守》

    (11) 姓

    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形容词

    (1) 重要,重大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要着(重要的措施或计谋);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门);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犹重要);要则(重要的准则);要切(重要适切);要月(指农作重要的时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话);要务(重要的事务);要术(重要的方法和谋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剧(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职位);要事;要犯

    (3) 简要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

    (4) 又如:要屈(谓简约仪仗、屈尊同众);要括(扼要,简括);要约(简练,精练);要言(言论简扼)

    (5) 地位显要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要近(显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显要地位);要显(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要官(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7) 险要,与战略有关的 。如:要会(通道要地);要冲(位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动词

    (1) 扼守。谓扼守险要 。如:要衡(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要壤(指军事上的要地)

    (2) 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如:要钱(玩弄手段捞钱);要嘴吃(谓嘴馋向别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要留清白。——明· 于谦《石灰吟》

    要汝知闻。——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要货(想出卖);要待(想要;待要)

    (5) 使;让;叫

    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张铣注:“要,犹使也。”

    (6) 应当;必须 。如:要自(应自;须自);要须(必须;需要);要当(自当;应当)

    (7) 即将来临 。如:要下雨了

    (8) 表示比较;估计

    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如:要得(若要);要不价(否则;要不然)

    (2) 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3) 另见 yāo

    英文翻译

    necessary, essential; necess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ji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1 jeu5 jau1 jau5 [陆丰腔] jau5 [海陆丰腔] rau1 rau5 [宝安腔] jau5 | jau1 [沙头角腔] jau5 [客英字典] jau5 jau1 jeu1 [东莞腔] jau5 jau1 [梅县腔] jau5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au4 yeu1 yeu4 [梅县腔] j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霄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ʔĭɛuqjeu/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