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后建立的国家政权。它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另一方面对敌人实行专政,即对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实行专政,同时,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建设社会主义。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什么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呀,没有必要再去坚持。
3、不走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路,是否就可以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路呢?
4、《正处》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不能把它列入毛泽东晚年错误中去。
5、他们介绍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及其意义,指出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本质与形式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
6、其具体内容为:1。进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教育;
7、无产阶级专政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8、后期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赞成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主张以斗争的方式实现其理想。
9、那是一个非凡的事件——无产阶级向无产阶级专政发出严正警告。
10、他也没有预见到过分致力于追求无产阶级专政所由产生的种种后果。
11、马克思说过,阶级斗争学说不是他的发明,真正的发明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2、施拉姆不承认辩证法、阶级斗争,更不用说无产阶级专政了。
13、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
14、民主和专政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政治范畴,无产阶级专政妨碍了人性的自由发展;
15、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16、无产阶级专政的老祖宗列宁说:“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
17、什么时候我们说过要取消无产阶级专政?
18、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19、第二条,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0、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的早一点。
21、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工具。
22、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23、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决不是可以不要对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24、他们决心仿效俄国布尔什维克,通过社会革命在美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25、包含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一直受到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无情指责。
26、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
27、我们的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
28、“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方面的理论体系。
29、首先,李达全面介绍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ú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mó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無 | 武夫 | 明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miu | m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生,彦省声。本义:出生,生育)
(2) 同本义
産,生也。——《说文》
百物之产。——《周礼·大宗伯》。注:“生其种曰产。以天产作阴德,以地产作阳德。”注:“天产者动物,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
同产。——《后汉书·明帝纪》。注:“同母兄弟也。”
其妻重身当产。——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如:产子(生孩子);产育(养育;生育);产母(产妇)
(4) 出产
永州之野产异蛇。——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江宁之 龙蟠, 苏州之 邓尉, 杭州之 西溪,皆产梅。——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产马;产粮;产煤;产油;产机器
(6) 发生 。如:产怨(产生怨毒恨怒)
名词
(1) 产业;财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私产;房地产;房产;家产
(3) 出产之物、物产 。如:水产;畜产;渔产;土特产
(4) 产生或制造的行动或过程 。如:增产,欠产
(5) 生产农产品或其他产品的产量 。如:水稻亩产超千斤
(6) 一个人在给定时间的产量 。如:包产;定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2) 同本义
阶,陛也。字亦作堦。——《说文》
御史奏鸡鸣于阶下。——《尚书·大传》
浮堦乘虚。——何晏《景福殿赋》
三揖至于阶。——《荀子·乐论》
苔痕上阶绿。——唐· 刘禹锡《陋室铭》
庭阶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阶廊(台阶和走廊);阶檐(台阶与屋檐);阶陛(宫殿的台阶);阶除(台阶);阶墀(宫殿台阶)
(4) 梯子
捐阶。——《孟子》。注:“梯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九章·惜诵》
(5) 又如:阶梯
(6) 官阶,官方的衔头
但以无阶朝廷。——《汉书·匡衡传》
文阶二十八阶,武阶二十一阶。——《新唐书·百官志》
(7) 又如:阶衔(官位;官衔);阶次(官位的等级);阶品(官吏的等级品位);阶封(官阶与封号)
(8) 缘由,途径
夫婚姻,祸福之阶也。——《国语·周语中》
(9) 又如:阶祸(引致祸患,祸患的缘由)
(10) 凭借
汉亡尺土之阶…五载而成帝业。——《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11) 又如:阶缘(凭藉,攀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ai1 go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2) 同本义
级,丝次弟也。——《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
(3) 引申为等级,特指官阶爵位的品级
级,等也。——《广雅》
拾级聚足。——《礼记·曲礼》。注:“等也。”
级,阶次也。——《声类》
以别贵贱等级之度。——《礼记·月令》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超级(超过一般等级的);震级(地震等级);晋级(升到较高的等级);级差(等级之间的差距)
(5) 石阶
乃领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吕氏春秋》
澄源寻视其侧,得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其级七千有余。——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石级
(7) 形容词或副词用于比较中的一种形式或一组形式,以表示数量、质量或关系的特定强度或标准 。如:比较级;最高级
(8) 年级。如:同级生;留级;升级
量词
(1) 上或下石阶或楼梯时放脚的踏脚处 。如:十几级台阶
(2) 一系列层中的一层 。如:成斜坡的花园,一级一级陡峭地向水边倾斜;多级火箭
(3) 秦制,战争中斩敌首一,赐爵一级,称为首级。后以“级”为所斩之首的量词
凡斩首七千六百级。——《汉书·赵充国传》
(4) 又如:斩级万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
)形,即“叀( );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2) 纺专,收丝器
专,纺专。——《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
(3) 专长 。如:一专多能
(4) 中等专科学校(即只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学校)的简称 。如:新城工专;美镇医专;兴隆商专
(5) 姓
动词
(1) 独占;独用
专禄以周旋,戮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吴王擅鄣海泽, 邓通专西山。——《盐铁论·错币》
罔俾阿衡(即伊尹)专美有商。——《书·说命下》
专其利三世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庄公十年》
敢专承之。——《国语·晋语》
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专功(独占其功);专道(独占道路);专贵(独占尊位);专美(独享美名);专宠(独占宠爱);专据(独占)
(3) 使专一;使集中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易·系辞上》
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专必(专一不易);专专(用心专一);专愚(用心专一而至不通事情);专节(专一不变的节操);专谨(专一谨慎);专注(专心注意)
(5) 独裁,专擅,独断独行
祭仲专, 郑伯患之。——《左传·桓公十五年》
主弱臣强,专制擅权。——《汉书》
举动自专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7) 又
那得自任专。
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三国演义》
(8) 又如:专行胁迁(独断专行,逼迫迁移);专权恣虐(独揽大权,任意肆虐—);专独(专断独行);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鄢氏、 费氏自以为王,专祸 楚国。——《左传》
(9) 又如:专封(擅自分封);专决(片面地判断);专攻(专门研究);专许(擅自许诺);专刑(专擅刑罚);专地(擅自处理领地);专朝(独揽朝政);专柄(独揽权柄);专威(独擅威信)
形容词
(1) 专断 专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专款;专车;专程;专经(专门诵习某一种经书);专摺明保(为保举某人专门上摺子经吏部奏军机处奏闻皇上);专条(专门条款)
(3) 狭小
独守专室而不出门。——《淮南子》
(4) 满
专车,满一车。——吴曾祺《国语韦解补证》
(5) 肥厚 。如:专肤(肥厚的皮肤)
(6) 诚笃
盖其俗朴而专,和而靖。——叶适《长溪修学记》
副词
(1) 全,都
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管子》
(2) 很,非常
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马足。——《后汉书》
(3) 仅仅,只
人材不足专恃,而道术可公行也。——《淮南子》
(4) 又如:专综(独自总揽);专爱(独受怜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on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
)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2)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 秋瑾《致琴文书》
(3) 又如:正己
(4)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名词
(1) 政治;政事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如:民政;邮政;财政
(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如:家政;校政
(5) 政策;法令
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7) 官长;主事者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8) 又如:学政;盐政
(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如:历官七政
(10) 政权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1) 策略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2) 朝廷;政府机关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n5 [东莞腔] zin5 [客语拼音字汇] zin4 [陆丰腔] zhin5 [梅县腔] zhin5 [宝安腔] zin5 [沙头角腔] zin5 [海陆丰腔] zhin5 [台湾四县腔] tsii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政 | 之盛 | 章 | 清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tɕĭɛŋ | cjengh/tje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