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的

qí de [ qi de]
注音 ㄑ一ˊ ˙ㄉㄜ

词语释义

1.犹言军争的目标。

词语解释

  1. 犹言军争的目标。

    《南齐书·张敬儿传》:“治舟试舰,恆以朝廷为旗的;秣马按剑,常愿天下有风尘。”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军争的目标。

《南齐书·张敬儿传》:“治舟试舰,恆以朝廷为旗的;秣马按剑,常愿天下有风尘。”

旗的的网络释义

旗的

  • 旗的,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í de,释义为军争的目标。
  • 旗的造句

    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这是满洲八旗,以后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如果说这些创痛,犹属意料之中的硬杀伤的话,那么诸如某明星身披太阳旗的事件,某明星不知卢沟桥为何物的事件,实在令人心痛心寒。
    在预测英格兰队与法国队比赛胜负时,猪巫师“赫利亚克”最后选择插有法国国旗的一碗食物。
    缓缓从远处奔流而来的宾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银光,昂首阔步前进的日军部队在那面膏药旗的指引下逆流而上。
    掌持军旗的姿势分为持旗、扛旗和端旗。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时,拥有了镶白旗的佐领,年家因此归于胤禛门下。
    永远保持国旗的鲜红灿烂,大家幸福小家美满,您老快乐俺就心安;祝福祖国繁荣富强万年长,你得好好活着来发光,我这颗星星才能闪亮。国庆欢喜,祝福送你,幸福如意。
    行军时,军旗装在旗套之中,而在正式的操典之时,擎出的也是象征军旗的旗杆、旗冠与流苏。
    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旗杆,上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国旗的左右两边分别是花池,花池里面栽着绿油油的冬青和一棵棵柳树,从远处看一棵棵柳树就像一个个卫士,保护着校园。
    请坚信,我们的智慧将使五环旗的色彩更加绚烂,我们的青春将使奥运的精神更加辉煌。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牧民萨仁高娃如是说。
    他背叛了不落皇旗,背叛了千千万万不落皇旗的兄弟!再也无法挽回了!你这样是做给谁看?皓月空明已经背叛了不!落!皇!旗!旗的造句。
    随着亡灵盗贼无耻蟊贼的偷旗得手,夺得部落旗帜的楚骄走出部落老家,战旗的争夺战正式开始。
    两声,对面的鬼子队中一个鬼子军曹爆头,打着膏药旗的那个鬼子头上也爆出了血花。
    吕蒙以前一直都是很厌恶读书,而以自己武力出众为荣,立志做个斩将夺旗的猛将!不知怎么回事,现在听着孙策问话,吕蒙却有些惭愧羞涩,声音也不复自信洪亮。
    对部分花旗的投资银行业家与交易员来讲,这样的改变意味着高达百分之五十的调薪,不过调多少还是要看他们的职位。
    史俊宏等在其文章中通过文献总结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性问题。
    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扎鲁特旗的科尔沁草原上。
    加官晋爵之后,关天培仍有一些不满,因为收了黑白黄三旗的一大堆旧战船,结果兵部不肯再拨银子造船了。
    乌审召生态工业园区位于自治区的最南端,鄂尔多斯的西南部,乌审旗的北部。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09
    笔画: 14
    五笔: YTA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TC
    四角: 082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banner, flag, stream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
    de,dí,dì,dī [de,di,di,di]
    部首: 501
    笔画: 8
    五笔: RQYY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API
    四角: 27620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1)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2) 同“地”( 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3) 另见 dí;dì

    副词

    (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4) 另见 de;dì

    名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

    (4) 另见 de,dí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ossessive, adjectival suf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e4 [沙头角腔] dit7 [宝安腔] d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英字典]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7 [东莞腔] d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tekt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