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旐

liú zhào [ liu zhao]
注音 ㄌ一ㄡˊ ㄓㄠˋ

词语释义

指铭旌。

词语解释

  1. 指铭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愷之 曰:‘火烧平原无遗燎。’ 桓 曰:‘白布缠棺竖旒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粮甖明器,故不得营;碑誌旒旐,弥在言外。” 唐 张说 《惠文太子挽歌》之二:“旒旐飞行树,帷宫宿野烟。”

引证解释

⒈ 指铭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愷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 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粮甖明器,故不得营;碑誌旒旐,弥在言外。”
唐张说《惠文太子挽歌》之二:“旒旐飞行树,帷宫宿野烟。”

旒旐的网络释义

旒旐

  • 旒旐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iú zhào,解释为铭旌。
  • 汉字详情

    liú [liu]
    部首: 409
    笔画: 13
    五笔: YTYQ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SOYU
    四角: 08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旗十有二旒。——《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

    (2)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

    (3) 又如:旒纩;旒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

    英文翻译

    fringes of pearls on crown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陆丰腔] liu3 [客英字典] liu2 [海陆丰腔] liu2 [梅县腔]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iu/lioulĭəu
    zhào [zhao]
    部首: 409
    笔画: 12
    五笔: YTIQ
    仓颉: YSOLO
    四角: 08213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本义:古代的一种旗,上画龟蛇) 同本义

    龟蛇为旐,县鄙建旐。——《周礼》

    英文翻译

    an embroidered pen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u6 zi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au5 cheu5 [海陆丰腔] chau6 [梅县腔] ch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治小宵B上聲開口三等宵Bdrieux/dyevɖʰĭɛ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