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密

jīng mì [ jing mi]
注音 ㄐ一ㄥ ㄇ一ˋ

词语释义

精密。旌﹐通"精"。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精密。旌,通“ 精 ”。《隶释·汉济阴太守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有斑道之巧。”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五》:“《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旌密即精密,是‘精’与‘旌’古字通。”

引证解释

⒈ 精密。旌,通“精”。

《隶释·汉济阴太守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有斑道之巧。”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五》:“《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旌密即精密,是‘精’与‘旌’古字通。”

旌密的网络释义

旌密

  • jīng mì ㄐㄧㄥ ㄇㄧˋ 旌密
  • 精密。旌,通“ 精 ”。《隶释·汉济阴太守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有斑道之巧。”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五》:“《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旌密即精密,是‘精’与‘旌’古字通
  •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HM
    四角: 08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动词

    (1) 表彰

    旌其所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如:旌信(表明诚意)

    英文翻译

    banner or flag adorned with feathers; to sign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1 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陆丰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宝安腔]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ieng/ziengtsĭɛŋ
    [mi]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NT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PHU
    四角: 30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宓( )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2)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3) 隐蔽的地方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4)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比”。稠密;多

    密,稠 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加密石焉。——《国语·晋语八》

    以陈楚之密迩于 楚。——《左传·文公十七年》

    密布字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文理有疏密;斫直删密;密札札,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密茂(茂密);密茫茫(繁茂密集无边无际的样子);密茸茸(密集丛生的样子);密丛丛(茂盛丛集的样子)

    (3) 亲密(强调关系上的亲近)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昵交密友,亦不半在。——陆机《叹逝赋序》

    (4) 又如:密近(帝王左右亲近信用的人);密坐(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

    (5) 秘密的,隐密的,慎密的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宣和殿荔枝》

    密通洞庭。——唐· 李朝威《柳毅传》

    密奏请皇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宦人密侍;出密诏示之;荣禄密谋;奉有密诏;密章(秘密奏章);密启(秘密的书画);密揭(秘密的奏疏式文告);密幄(密室);密诏(秘密的诏书)

    (7) 紧密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 通“谧”。安宁;安定;安静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密,静也。——《尔雅·释诂》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传:“密,静也。”

    止旅乃密。——《诗·大雅·公刘》

    京室密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9) 又如:密如(安定的样子);密清(安静洁净)

    (10) 深;幽深 。如:密恩(深恩);密深(深切);密款(内心的真诚)

    (11) 严密

    古之为国者,甚虑敌深,其防患密。——辛弃疾《美芹十论》

    刘桢壮而不密。—— 曹丕《典论论文》

    凡道必周密。——《管子·内业》

    (12) 又如:密心(精细的用心);密巧(精细,纤巧);密石(纹理细密的石料);密要(精密准确);密科(繁苛的法律条文)

    (13) 通“默”。不语

    公密而不应。——《庄子·达生》

    动词

    (1) 接近

    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左传·襄公三年》

    (2) 封闭,闭藏 。如:密固(密封严实);密迹(匿迹,不露形迹);密椟(密藏于匣子中)

    英文翻译

    dense, thick, close; in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mi1 mid6 [东莞腔] mit8 [客英字典] met8 mit8 [台湾四县腔] mit8 mi1 met8 [沙头角腔] mit8 [宝安腔] mit8 [海陆丰腔] mit8 mi1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美畢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mit/mytm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