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尚且;还要。
《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 荆 舒 是惩。’ 周公 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君父大讐全然不理,方且扬眉袖手,高谈性命,不知性命是什么东西。”
犹方将。将会;将要。
《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 陆德明 释文:“凡言方且者,言方将有所为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且排 凤闕 以高游,开 爵园 而广宴。”
正当;正值。
元 耶律楚材 《和高善长一百韵》:“昔我知君名,方且王事忙。兵尘隔东西,忽成参与商。”
方才。
宋 苏洵 《审敌》:“天下之人,又用当时之议,因循维持,以至於今,方且以为无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与 吕不韦 谋,将金六百斤与守关吏,方且得脱归 秦 。”
引证解释
⒈ 尚且;还要。
引《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 荆舒是惩。’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君父大讐全然不理,方且扬眉袖手,高谈性命,不知性命是什么东西。”
⒉ 犹方将。将会;将要。
引《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
陆德明释文:“凡言方且者,言方将有所为也。”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且排凤闕以高游,开爵园而广宴。”
⒊ 正当;正值。
引元耶律楚材《和高善长一百韵》:“昔我知君名,方且王事忙。兵尘隔东西,忽成参与商。”
⒋ 方才。
引宋苏洵《审敌》:“天下之人,又用当时之议,因循维持,以至於今,方且以为无事。”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子楚与吕不韦谋,将金六百斤与守关吏,方且得脱归秦。”
方且的国语词典
方将、将然。
方且的网络释义
方且
方且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依据;依托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10) 通“仿”(
)。模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11) 通“谤”(
)。指责别人的过失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名词
(1)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3)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5)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7) 方面
(8)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10)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11)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2)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4)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6)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7)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8)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1) 平方米的简称 。如:铺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简称 。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24)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5)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6)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7)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29)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30)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31) 姓
形容词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3) 通“旁”(
)。遍,广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副词
(1) 方才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4)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5)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序》
(6)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7)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8)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9)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词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房 | 符方 | 並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bʰĭwaŋ | byang/bvang |
详细解释
jū
助词
(1) 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狂童之狂也且。——《诗·郑风·褰裳》
(2) 另见
qiě
副词
(1) 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将要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 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且当(该当);且然(亦将如此)
(4) 暂且;姑且
且往观乎?——《诗·郑风》
且携所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甚且心之所以清。——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你且等一下;这事且放一下;且可(犹暂且);且休(暂且休整);且自(暂且;只管);且住(暂止);且暂(犹暂且);且权(暂且;姑且);且则(姑且);且复(姑且再)
(6)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的极端的、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如:死且不怕,况困难乎
(7) 〈方〉∶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如:这笔且用呢;他且来不了呢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行牧且荛。——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香且甘者。——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贼能且众。——清·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贫且贱;横且直;且并(并且);且是(而且)
(3) 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 。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4)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 齐乎”——《战国策》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5)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且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余悲之,且曰…——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且欲观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且夫(且况。况且)
(7)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
且静郭君听 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
且复妄言。——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且如(假如;如果);且使(假使;倘若)
(9) 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为众人师且不敢。——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且继今以往。——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0)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cia3 [梅县腔] cia3 [陆丰腔] cia3 [客英字典] cia3 [东莞腔] cia3 [沙头角腔] cia3 [客语拼音字汇] qia3 [海陆丰腔] cia3 [台湾四县腔] cia3
◎ 潮州话:cian2 (chhí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且 | 子魚 | 精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cio/ziv | ts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