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谓审理处刑结束。 明 沉璟 《义侠记·薄罚》:“谢青天把 王婆 断讫,且到戏房中别作道理。”
引证解释
⒈ 谓审理处刑结束。
引明沉璟《义侠记·薄罚》:“谢青天把王婆断讫,且到戏房中别作道理。”
断讫的网络释义
断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如:断遗(处理;处分)
副词
(1) 绝对;一定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形容词
(1) 残缺;片断 。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on5 t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鍛 | 丁貫 | 端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tuɑn | tuanh/tuan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乞声。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本义:绝止;完毕)
(2) 同本义
讫,止也。——《说文》
毋讫籴。——《谷梁传·僖公九年》
天既讫我殷命。——《书·西伯戡黎》。传:“天既毕讫殷之王命。”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书·吕刑》。传:“非绝于威,惟绝于富。”
讫不肯拜使者。——《汉书·西域传上》
言讫。——唐· 李朝威《柳毅传》
用讫。——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言讫不见。——清· 魏禧《大铁椎传》
讫籴(终止籴粮);讫毕(完毕);讫竟(终止;了结);讫成(完成);讫工(讫功。竣工);讫情尽意(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讫尽(一点不剩,穷尽)
(3) 通“迄”。到,至
声教讫于四海。——《书·禹贡》
讫今(至今);讫至(到,至)
副词
(1) 尽;都
民讫自若。——《书·秦誓》
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后汉书·礼仪志上》
(2) 毕竟;终究
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汉书·西域传》
助词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了”
李大于 郑县令面上打讫一拳,有伤。—— 沈仲纬《刑统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