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余桃

duàn xiù yú táo [ duan xiu yu tao]
繁体 斷袖餘桃
注音 ㄉㄨㄢˋ ㄒ一ㄡˋ ㄩˊ ㄊㄠ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成语“断袖余桃”,发音:duàn xiù yú táo,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同义词有“断袖之癖”。“断袖”和“余桃”分别出自古代的两个典故。

断袖余桃的网络释义

断袖余桃

  • 成语“断袖余桃”,发音:duàn xiù yú táo,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同义词有“断袖之癖”。“断袖”和“余桃”分别出自古代的两个典故。
  • 汉字详情

    duàn [duan]
    部首: 417
    笔画: 11
    五笔: ONRH
    五行:
    仓颉: VDHML
    四角: 22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如:断遗(处理;处分)

    副词

    (1) 绝对;一定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形容词

    (1) 残缺;片断 。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英文翻译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6 tyu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on5 t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貫去聲合口一等tuɑntuanh/tuann
    xiù [xiu]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MG
    五行:
    吉凶:
    仓颉: LLW
    四角: 35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动词

    (1) 藏物于袖中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英文翻译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6 [梅县腔]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客英字典] ciu5 [沙头角腔] tsieu5 [陆丰腔] ciu6 [东莞腔] ciu3 [宝安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祐去聲開口三等zsiuh/sziowzĭəu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
    táo [t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I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LMO
    四角: 429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2) 桃树

    桃,桃果也。——《说文》

    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

    (4) 桃子

    投我以桃。——《诗·大雅·抑》

    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

    (6) 指桃树开的花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

    (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

    (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

    (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英文翻译

    peach; marriag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宝安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to2 [海陆丰腔] to2 tau2 [梅县腔] tau2 [沙头角腔] tau2 [陆丰腔] to3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刀平聲開口一等dʰɑud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