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梗

duàn gěng [ duan geng]
繁体 斷梗
注音 ㄉㄨㄢˋ ㄍㄥˇ

词语释义

折断的苇梗。 比喻漂泊不定。

词语解释

  1. 折断的苇梗。

    唐 李贺 《咏怀》之一:“ 梁王 与 武帝 ,弃之如断梗。” 宋 周邦彦 《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2. 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启 《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

引证解释

⒈ 折断的苇梗。

唐李贺《咏怀》之一:“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宋周邦彦《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⒉ 比喻漂泊不定。参见“断梗浮萍”、“断梗飘蓬”。

元曹伯启《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明杨珽《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
夏曾佑《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

汉字详情

duàn [duan]
部首: 417
笔画: 11
五笔: ONRH
五行:
仓颉: VDHML
四角: 22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如:断遗(处理;处分)

副词

(1) 绝对;一定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形容词

(1) 残缺;片断 。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英文翻译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6 tyu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on5 t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貫去聲合口一等tuɑntuanh/tuann
gěng [geng]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GJ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MLK
四角: 419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2)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

(3) 有刺的草木

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西京赋》

梗木为之靡拉。——《方言三》

(4) 又如:梗林(多刺的林丛);梗莽(荆棘草莽);梗刺(草木茎上有刺针)

(5) 草本植物的枝茎

桃梗土偶。——《战国策·秦策》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战国策·齐策》

(6) 又如:菠菜梗;梗子(植物的枝或茎);荷梗;芹菜梗

动词

(1) 阻塞;阻碍

元恶未黜,天邑犹梗。——《梁书·高帝纪》

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晋书·王承传》

(2) 又如:梗涩(阻塞难通);梗化(阻塞教化;妨碍管教);梗滞(阻塞);梗拒(阻拦拒绝);梗沮(阻扰;干扰);梗碍(阻塞)

(3) 假借为“抗”。抵御;抗拒

(4) 又如:梗命(抗命);梗寇(作梗御寇);梗骜(亦指桀骜不驯的人)

(5) 挺直 。如:梗着脖子

凤姐听了,把头一梗。——《红楼梦》

(6) 通“鲠”。食留咽中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诗·大雅·桑柔》

形容词

(1) 耿直,刚正

子文都,性梗直,仕 周,为右侍上士。——《北史·汝阴王天赐传》附 修义

(2) 又如:梗梗(正直坚定的样子);梗令之人(梗直的人);梗野(率直粗鲁)

(3) 强硬;凶猛

梗,猛也。——《方言二》

锄其强梗。——《淮南子·原道》

(4) 又如:梗化(强硬);梗悍(强横);梗强(强横凶暴)

(5) 大略

略举其梗概。——左思《吴都赋》。注:“粗言也。”

概,略也。——《方言十三》

(6) 又如:梗概;梗迹(隐约细微的行迹)

英文翻译

stem of flower, branch of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ng2 gwaang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en3 kwang3 [梅县腔] gen3 [宝安腔] gang3 [东莞腔] gang3 [海陆丰腔] gien3 kwang3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gang3 guang1 guang3 [客英字典] gen3 gi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杏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kɐŋkrangx/ke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