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

duàn zhǐ [ duan zhi]
繁体 斷指
注音 ㄉㄨㄢˋ ㄓˇ

词语释义

1.古代的一种肉刑。 2.泛谓斩断手指。 3.指被截断的手指。

词语解释

  1. 古代的一种肉刑。

    《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

  2. 泛谓斩断手指。

    《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

  3. 指被截断的手指。如:断指再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肉刑。

《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

⒉ 泛谓斩断手指。

《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
《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
《宣和遗事》前集:“大观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

⒊ 指被截断的手指。

如:断指再植。

断指的网络释义

断指

  • 断指:病症名称
  • 断指:戴望舒创作的诗歌
  • 断指造句

    霍桑,断指问题还没有着落,你怎么贸贸然答应人家?
    危急关头,沉着果断指挥有方。
    可以考虑将根系作为苎麻在低钾胁迫下产生的激素信号,将叶片腐胺含量作为苎麻缺钾的诊断指标。
    如果没有,请参阅下面参考资料部分中列出的一些错误诊断指南。
    单击任意警报了解关于该警报情况的更多细节,并进入相关诊断指示板,这些指示板包含关于排序、事务流量等的更多细节。
    切断指从棒形主材上切下工件。
    他果断指挥袭击,趁敌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
    案发后,警犬“丽台”凭借案发现场歹徒留下的一截断指,一路追踪,最终协助民警将犯罪分子抓获。
    游山玩水快乐美无限,青山绿水开心赏风光。丽山美景喜乐开怀唱,千葩百卉美满在心间。世界旅游日愿你,一路平安吉祥如意满,笑声不断指手画脚言。
    得知湖广兵有备而战,再次说服高迎祥,当机立断指挥人马回师洵阳,分兵攻打房县、竹溪、保康三县。
    各种研究报告不断指出,我们对领导者的特质不应持有过于僵固或机械式的看法。
    先天畸形、多指、并指、手指畸形、下肢畸形、疤痕挛缩,断指再植、断肢再植、手指缺损再造等疾病,尤其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
    “哪管饥饿疲乏,断指裂肤,不顾暴风日烈,雷电雷雨。
    这一至理名言我将永远记住,它将不断指导我去实践探索,从而达到使学生由苦学变为爱学的最终目的。
    所谓十指连心,断指之痛让杨宏轩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滴落,半晌之后,杨宏轩的哀嚎声逐渐减弱,丝丝的吸着凉气。
    两派人马为女吃醋,木剑互殴留断指。
    利用数理统计和多元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陕南黄棕壤、黄褐土的诊断特征及诊断指标。
    当在衍生类别中覆写时,判断指定纪元中的指定日期是否为闰日。
    等他醒来时,除左手小拇指因肌腱完全溃烂且断裂成多截而不适于再植之外,其余断指全部再植成功。
    面对大家的不断指责,他恼羞成怒,发了脾气。

    汉字详情

    duàn [duan]
    部首: 417
    笔画: 11
    五笔: ONRH
    五行:
    仓颉: VDHML
    四角: 22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如:断遗(处理;处分)

    副词

    (1) 绝对;一定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形容词

    (1) 残缺;片断 。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英文翻译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6 tyu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on5 t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貫去聲合口一等tuɑntuanh/tuann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