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手

duàn shǒu [ duan shou]
繁体 斷手
注音 ㄉㄨㄢˋ ㄕㄡˇ

词语释义

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 泛谓手被折断。 指被截断的手。 完毕;完成。 比喻兄弟死亡。

词语解释

  1. 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

    《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 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

  2. 泛谓手被折断。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

  3. 指被截断的手。如:断手再植。

  4. 完毕;完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寳应 年。”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夕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

  5. 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判》:“ 辛 时惟奉使,出乃遇讎:断手之痛不忘,诚难共国;饮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引证解释

⒈ 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 《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

⒉ 泛谓手被折断。

清王韬《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

⒊ 指被截断的手。

如:断手再植。

⒋ 完毕;完成。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
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寳应年。”
宋朱熹《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夕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

⒌ 比喻兄弟死亡。

唐白居易《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判》:“辛时惟奉使,出乃遇讎:断手之痛不忘,诚难共国;饮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断手造句

该算法巧妙地利用了有限个像素点的信息,能够有效地判断手指在扫刮方向上的位移在扫刮过程中的左右偏移,并能据此恢复出完整的没有任何交叠的指纹图像。
自她一路西来,害的人不在少数,轻则断手断脚,重则穿眼割舌,哼,手段厉害得很呢。
可作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株的实验诊断手段。
此议太合骠骑将军口味,争先恐後上来挑战,施存孝对同行四人售出四个手指,意为断手断脚。
公园内乘游船撞断手臂,游船。
就差那么一点就葬身蛇腹了,多亏有你一刀断手的前车之鉴。
纯良少年惨遭毒打,断手断脚。
一旁的高虎也直呼不可思议,易魁独占三人本就是在欺负人了,施展内功更不厚道,却被打的断手而归。
不由得感觉一阵泄气,随手发出一道牙,将那个走近的断手狗头人给打得脑浆爆裂。
麻醉少年折断手骨强逼入伙“撞车党”。
凡她知道有男子有娶妾者、私通者、引诱未婚女儿者,都要先挑断手筋脚筋,再割舌挖眼,使这人受尽苦痛折磨,当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上帝创造的世界一定是公平正义的,如果有人犯了错,他就该支付代价,当断手的断手,当断脚的断脚。如果有人犯了错又不能支付代价,那谁还相信上帝的荣光呢?
而在片中被封为“永远对”小姐的周秀娜,坦承自己不会轻易说分手,一旦决定分手就难有挽回的余地,不惜“断手断脚也要斩断情丝”。
片中,有人坚持用古法制井盐,有人专心制作故乡泉水浸润的豆腐衣,更有人靠不断手工捶打做出最有弹性的潮州牛肉丸。
人犯了错就应当受到惩罚,当断手的断手,当断脚的断脚。如果有人可以犯了错而不受到惩罚,那还有谁会相信上帝的荣光呢。
像私人打架要惩罚苦役,路边倒点儿柴火灰要砍脚断手,量地亩时每步超过六尺要砍掉四个脚趾等等,宽厚勤劳者也觉得大不方便。
今天,我夏侯纯与你割断手足之情,从此不相往来!
我该怎么收拾你呢?是将你挑断手经脚经,还是将你全身涂满蜂蜜丢到白蚁窝里好呢?
不料断手臂也狡猾异常,他知道只要这边江湖上人知道自己是元朝探子,那就绝没有好下场,所以他不停的变化路线,昼夜兼行,竟然逃出了南方。
他们中有人坚持用古法制井盐,有人专心制作故乡泉水浸润的豆腐衣,更有人靠不断手工捶打做出最有弹性的潮州牛肉丸。

汉字详情

duàn [duan]
部首: 417
笔画: 11
五笔: ONRH
五行:
仓颉: VDHML
四角: 22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如:断遗(处理;处分)

副词

(1) 绝对;一定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形容词

(1) 残缺;片断 。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英文翻译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6 tyu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on5 t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貫去聲合口一等tuɑntuanh/tuann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