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壁

duàn bì [ duan bi]
繁体 斷壁
注音 ㄉㄨㄢˋ ㄅ一ˋ

词语释义

断壁 duànbì

(1) 断裂坍塌或部分倒塌的墙壁

断壁残垣
broken walls

(2) 峭壁

残垣
cliff

词语解释

  1. 绝壁;峭壁。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八达岭》:“又 会稽 陶崇政 诗:‘千寻粉堞跨山脊,断壁横崖路转生。’” 张抗抗 《地下森林断想》:“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

  2. 倒塌的墙壁。参见“ 断壁頽垣 ”。

引证解释

⒈ 绝壁;峭壁。

唐杜甫《晓望白帝城盐山》诗:“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八达岭》:“又会稽陶崇政诗:‘千寻粉堞跨山脊,断壁横崖路转生。’”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

⒉ 倒塌的墙壁。参见“断壁頽垣”。

断壁的网络释义

断壁

  • 断壁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解释是倒塌的墙壁。
  • 断壁造句

    在地震后的断壁残垣中,一株小草顽强地活了下来。
    面对这片断壁残垣,他难掩悲伤。
    这座曾经香火旺盛的寺庙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美丽的村庄被敌兵蹂躏后,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再也看不见一间完整的房子了。
    这座只剩下断壁颓垣、枯木荒草的古庭园,如今已修葺一新。也作“断壁残垣”、“断瓦残垣”。
    斗转星移,昔日间断壁残垣的战场不复存在,一个少年坐在神城上遥望星空,忽然站起身来,朝着东夷最后一处黯淡的神祗走去,势要揭开这天地之谜。
    远远的断壁残垣让空气产生凝结感,厚重的石墙挡住了密林深处的隐秘。
    这平房,有盖儿能叫筚门闺窦,无盖儿就是断壁残垣。
    苦海无涯,回头无岸。一生逆缘,何必苦求。既为妖神,应灭天下。任他长留,残垣断壁。虚伪上仙,断念灭之。花千骨 
    厦大初迁长汀时,只有孤零零的几间旧房陋屋,散落在断壁残垣之中。
    我想,当我黯淡地老去,时光腐蚀容颜老成断壁残垣时,我仍会怀念那一段日子,那是青春的记忆。黄爱东西 
    那真是一段如泉水般轻轻流淌的生活,我却要面对我们之间残垣断壁般的爱情。张悦然 
    转眼看去,夕阳也快尽了,在这座古城中洒下无数金色,虽然说不上断壁残垣,满地污秽看得瘆人。
    他们失去了远象,只看见眼前的残垣断壁,无法憧憬修毕的城墙。
    这雪国里有纵横沟壑,高山空谷;有断崖绝壁,平野广塬;有浮雕,有国画,有断壁残垣,有沙漠鬼城,有长城雄关,有野村小筑。
    请愿书中写道如果司徒维桑特拒绝投降,结果将会是“可怕的,可怖的和残垣断壁和大约一万五千条无辜的生命的结束”。
    睡梦里,他仿佛看见了断壁残桓,一片狼籍的大楚皇宫,还有被一箭钉死在龙椅上的父王,仓惶逃窜的宫女侍卫,被绞首的大楚元帅。
    余博所在的院落在工地的中心,又有许多残墙断壁遮拦,站在外面的大街上,无论是幸存者还是丧尸,都无法发现。
    坍坏的,破旧了的:处于一种年久失修或朽坏状态的;残垣断壁的。
    建筑物着火,马路上到处是颓垣断壁。

    汉字详情

    duàn [duan]
    部首: 417
    笔画: 11
    五笔: ONRH
    五行:
    仓颉: VDHML
    四角: 22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如:断遗(处理;处分)

    副词

    (1) 绝对;一定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形容词

    (1) 残缺;片断 。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英文翻译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6 tyu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on5 t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貫去聲合口一等tuɑntuanh/tuann
    [bi]
    部首: 334
    笔画: 16
    五笔: NKU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G
    四角: 7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k3 bik1 bik3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激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iekp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