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疵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驱逐邪恶。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既住年而增灵,亦驱妖而斥疵。”
引证解释
⒈ 驱逐邪恶。
引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既住年而增灵,亦驱妖而斥疵。”
斥疵的网络释义
斥疵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广(
),屰( )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2) 同本义
斥,却屋也。——《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
无益于民者斥。——《汉书·五帝纪》
击吉斥之。——《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斥小疏弱。——《史记·天官书》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王谠《唐语林》
(3) 又如:斥放(斥退放逐);斥遣(斥退,驱逐);斥远(摒拒疏远);斥去(排斥并使之离去)
(4) 责备。又称:斥詈,斥遣
目晋侯斥杀。——《谷梁传·僖公五年》
(5) 如:申斥(斥责);驳斥(反驳错误的言论或意见)
(6) 开拓,开
斥,开也。——《小尔雅》
塞斥之。——《史记·货殖列传》
除边开益斥。——《史记·司马相如传》
(7) 又如:斥地(斥土。开拓土地;开土地为冢圹);斥道(开辟道路)
(8) 黜免
是孔丘斥逐于 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9) 又如:斥罢(罢免其职务);斥免(斥罢。罢免)
(10) 指出 。如:斥谬(指出谬误);斥正(指正)
(11) 侦察
斥候而服事。——《书·禹贡传》
(12) 又如:斥兵(侦察兵);斥堠(侦察敌情的士兵)
(13) 废弃 。如:斥弃(抛弃);斥女(被抛弃之女)
形容词
(1) 多;众多的
寇盗充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 又如:充斥
(3) 大的;广的;宽的
坟衍斥斥。——左思《魏都赋》
(4) 又如:斥斥(广大的样子);斥莫(广大空旷)
名词
盐碱地 。如:斥埴(碱质的粘土);斥泽(含盐分的沼泽地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it7 [宝安腔] cit7 [客英字典] chit7 [海陆丰腔] chi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东莞腔] cak7 c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尺 | 昌石 | 昌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tɕʰĭɛk | chjek/tc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此声。本义:小毛病)(2) 同本义
疵,病也。——《说文》
言乎其小疵也。——《易·系辞》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
(3) 又如:疵瘕(腹疾)
(4) 引申为过失;缺点
知我国有疵。——《书·大诰》
(5) 又如:疵吝(缺点。疵也作玼);瑕疵(小毛病、过失);疵弊(缺点或过失)
(6) 多余无用的赘物 。如:疵面(有疵点的脸)
(7) 灾祸
鬼神为之疵疠。——《谷梁传序》
(8) 又如:疵疠(灾害、疾疫);疵疫(灾害疫病)
(9) 痛
走的我口干舌苦,眼晕头疵,我可也把不住抹泪揉眵。——元· 杨显之《潇湘风》
(10) 黑斑;痣 。如:眉后有疵;疵黔(黑色的疵点);疵面(有疵斑的脸)
动词
(1) 通“訾”。挑剔,非议,诋毁
疵,毁也。——《集韵·纸韵》
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大化陵迟,而诋疵先主。——《后汉书·李固传》
(2) 又如:疵毛(吹毛求疵,挑毛拣刺);疵陋(见闻浅陋而好非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i1 [海陆丰腔] zih1 cih2 [东莞腔] ci1 [台湾四县腔] zih1 cih2 [宝安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疵 | 疾移 | 從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tsĭe | zie/dz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