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去

chì qù [ chi qu]
注音 ㄔˋ ㄑㄨˋ

词语释义

1.排斥并使之离去。 2.排除。

词语解释

  1. 排斥并使之离去。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在 肃宗 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

  2. 排除。

    宋 苏辙 《送王震给事知蔡州》诗:“逡巡文字乐,斥去簿领烦。”

引证解释

⒈ 排斥并使之离去。

宋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

⒉ 排除。

宋苏辙《送王震给事知蔡州》诗:“逡巡文字乐,斥去簿领烦。”

汉字详情

chì [chi]
部首: 417
笔画: 5
五笔: RYI
五行:
仓颉: HMY
四角: 72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广( yǎn),屰( )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2) 同本义

斥,却屋也。——《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

无益于民者斥。——《汉书·五帝纪》

击吉斥之。——《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斥小疏弱。——《史记·天官书》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王谠《唐语林》

(3) 又如:斥放(斥退放逐);斥遣(斥退,驱逐);斥远(摒拒疏远);斥去(排斥并使之离去)

(4) 责备。又称:斥詈,斥遣

目晋侯斥杀。——《谷梁传·僖公五年》

(5) 如:申斥(斥责);驳斥(反驳错误的言论或意见)

(6) 开拓,开

斥,开也。——《小尔雅》

塞斥之。——《史记·货殖列传》

除边开益斥。——《史记·司马相如传》

(7) 又如:斥地(斥土。开拓土地;开土地为冢圹);斥道(开辟道路)

(8) 黜免

是孔丘斥逐于 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9) 又如:斥罢(罢免其职务);斥免(斥罢。罢免)

(10) 指出 。如:斥谬(指出谬误);斥正(指正)

(11) 侦察

斥候而服事。——《书·禹贡传》

(12) 又如:斥兵(侦察兵);斥堠(侦察敌情的士兵)

(13) 废弃 。如:斥弃(抛弃);斥女(被抛弃之女)

形容词

(1) 多;众多的

寇盗充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 又如:充斥

(3) 大的;广的;宽的

坟衍斥斥。——左思《魏都赋》

(4) 又如:斥斥(广大的样子);斥莫(广大空旷)

名词

盐碱地 。如:斥埴(碱质的粘土);斥泽(含盐分的沼泽地带)

英文翻译

to scold, upbraid, accuse, reproach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 客家话:[梅县腔] chit7 [宝安腔] cit7 [客英字典] chit7 [海陆丰腔] chi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东莞腔] cak7 c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昌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ɕʰĭɛkchjek/tcek
[qu]
部首: 224
笔画: 5
五笔: FCU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I
四角: 4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本义:离开)

(2)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4) 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5)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6) 相距,远离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 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8)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10) 失掉; 失去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11) 又如:去失(丢失)

(12) 扮演 。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13) 赶走;打发走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14) 抛弃,舍弃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6) 去世,死亡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渊明《杂诗》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 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20) 逃离,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21) 通“驱”。驱逐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形容词

(1) 过去了的 。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 通“怯”。胆小,畏缩

介词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名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英文翻译

go away, leave, depart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2 heoi3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沙头角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海陆丰腔] hi5 ki5 [宝安腔] hi5 [东莞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ki4 [陆丰腔] ki3 ki5 h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羌舉上聲開口三等kʰĭokhiox/q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