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两

jīn liǎng [ jin liang]
繁体 斤兩
注音 ㄐ一ㄣ ㄌ一ㄤˇ

词语释义

斤两 jīnliǎng

(1) 分量

weight

词语解释

  1. 斤和两。计算重量的单位。因亦借指重量;分量。

    《淮南子·人间训》:“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乃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人皆能之,何烦於哲哉!”《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拈 须弥山 ,即知斤两。”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 李白 )之《乌栖曲》、《杨叛儿》等,虽甚足情致,终是斤两稍轻,咏叹不足。”《西游记》第三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鉈虽小压千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九:“ 徐义德 虽然讲话不多,却有斤两。”

引证解释

⒈ 斤和两。计算重量的单位。因亦借指重量;分量。

《淮南子·人间训》:“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
晋葛洪《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乃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人皆能之,何烦於哲哉!”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拈须弥山,即知斤两。”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李(李白 )之《乌栖曲》、《杨叛儿》等,虽甚足情致,终是斤两稍轻,咏叹不足。”
《西游记》第三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鉈虽小压千斤。’”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九:“徐义德虽然讲话不多,却有斤两。”

斤两的国语词典

计算重量的单位。比喻重量、分量。《西游记.第三一回》:「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铊虽小压千斤。」也作「觔两」。

斤两造句

你竟然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也不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谁不愿意有钱,谁不愿意有势,但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
我今年才十二岁,爸爸让我独自一个人坐火车到天津的大姨家,我不禁掂量了一下我的斤两,还是拒绝了。
个体商贩们订出公约,要求努力做到买卖公平,斤两毫发不爽。
个体商贩们订出公约,要求买卖公平,斤两毫发不爽。
所谓后宫斗争,有时候只不过外朝权力斗争的延续罢了,没有足够的斤两,就不要嚣张。
听说有人来投?让我王二先试试他的斤两吧,免得一些人鱼目混珠,浪费李公子时间。
姑娘手中之剑虽然厉害,但有多少斤两,恐怕你我都心知肚明,你要宰我宇文化及,便需立即动手,否则若让本人的手下追来,姑娘就痛失良机了。
除了论斤两外,普通非洲客商在其它物流方面所花的心思相当缜密。
众人是秤,斤两称分明。
如云素知自己这位小舅子的斤两,上阵杀敌是一员勇将,动脑子则非所长,如此妙计不可能是他想出来的。
随在二人身后又走下来五男二女,中间一人说道还是这位大姐说的对,做人吗,要看自己有几分斤两。
那就让我来称称你现在的斤两!我倒想看看轮回煞和逆八卦凑在一起,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一团春雪,抛在玉炉中煎。炎炎进火不住添。要晓得通红无焰烟。须管莫亏折,斤两依然。如此三千。锻炼待不摇不动,方可为禅。全真养命,只在恁么之间。家园自有甘露泉。
巴蕉洞言火候次序,至矣尽矣;通天河辨药物斤两,至矣尽矣;朱紫国写招摄作用,至矣尽矣。
上周,她和朋友去吃泰国菜,但为了“斤两不足”的问题,直到昨日还感到郁闷。
一团春雪,抛在玉炉中煎。炎炎进火不住添。要晓得通红无焰烟。须管莫亏折,斤两依然。如此三千。锻炼待不摇不动,方可为禅。全真养命,只在恁么之间。家园自有甘露泉。要浇灌黄芽长瑞莲。
别把功劳都往我身上推,我清楚自己的斤两。没有你们的协助,我再如何强,也走不到这里来,孤胆英雄,在这里走不远,也不适合这里。天蚕土豆。
另一个没被踩住的,比自己被踏着还惊骇,一五一十将坐山虎赵司文的斤两全抖露。
没有几十出戏做底子,自己的斤两尚且拎不清,如何在创排新戏时化用其他行当甚至他种艺术?没有足够多的墨水,一旦掺进白水,可不就给漂白了嘛。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417
笔画: 4
五笔: RTTH
五行:
仓颉: HML
四角: 72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2) 同本义 。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釿锯制焉。以釿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斤斧(斧头);斤墨(斧头与墨斗);斤凿(斧头与凿子)

(4)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

动词

(1) 砍削,砍杀

不斤不斧。——皮日休《河桥赋》

横斤山木。——《南史·宋测传》

(2) 又如:斤削(砍削);斤迹(斧头削砍的痕迹);斤械(用斧砍削)。又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如:斤正(斤斧,斤削。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3) 过分计较 。如:斤斤较量(在琐碎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量词

(1) 也作“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十六两为一斤。——《汉书·律历志》

四十斤金椎。——《史记·魏公子列传》

千余斤。——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肉二斤。——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斤两(计算重量的单位);斤重(重量)

英文翻译

a catty (approximately 500 g); an axe; keen, shrewd; KangXi radical number 69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东莞腔] gin1 [海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沙头角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欣平聲開口三等kionkĭən
liǎng [liang]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MWW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OOB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5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