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鹧

bān zhè [ ban zhe]
繁体 斑鷓
注音 ㄅㄢ ㄓㄜˋ

词语释义

即鹧鸪。因其羽毛黑白相杂,故称斑鹧。

词语解释

  1. 即鷓鸪。因其羽毛黑白相杂,故称斑鷓。

    清 赵翼 《食田鸡戏作》诗:“抱竿羹成夸大饗,贵过斑鷓玉面貍。”

引证解释

⒈ 即鷓鸪。因其羽毛黑白相杂,故称斑鷓。

清赵翼《食田鸡戏作》诗:“抱竿羹成夸大饗,贵过斑鷓玉面貍。”

斑鹧的网络释义

斑鹧

  • 斑鹧,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鹧鸪。
  • 汉字详情

    bān [ban]
    部首: 438
    笔画: 12
    五笔: G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GYKG
    四角: 11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2) 同本义

    辬,驳文也。——《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之问《晚泊湘江》

    (3) 又如:汗斑;斑马;斑污(斑点污渍);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4) 通“班”。行列;位次

    登斑叙优。——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于是揖五瑞,斑宗彝。——魏《孔羡碑》

    形容词

    (1) 色彩驳杂的;灿烂多彩的

    斑,驳也,文也。——《广韵》

    上辬华以交纷。——张衡《西京赋》

    斑白者不提挈。——《礼记·王制》

    拉虎摧斑。——曹植《七启》

    中有小斑纹。——洪适《歙砚说》

    (2) 又如:斑彪(色彩斑杂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烂的羽尾);斑剥(斑驳);斑阑(斑兰,斑斓。色彩错杂灿烂)

    (3) 毛色花白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4) 又如:斑苍(花白色);斑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英文翻译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东莞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陆丰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海陆丰腔]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還刪開平聲開口二等panpran/pean
    zhè [zhe]
    部首: 514
    笔画: 16
    五笔: YAOG
    五行:
    仓颉: IFPYM
    四角: 07227

    英文翻译

    partridge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潮州话:zi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