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斑马线
(1) 用白漆在马路上涂刷的人行横道标志线;特指人行横道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zebra crossing] 用白漆在马路上涂刷的人行横道标志线;特指人行横道 城市街道人行横道上的一条条白线,又叫斑马线。它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
斑马线的国语词典
斑马纹行人穿越道的简称。因其所用以描绘的斜纹形标线,类似斑马的花纹,故称为「斑马线」。设于行人穿越道路众多的地方,供行人横越道路用。
斑马线的网络释义
斑马线 (人行横道线)
斑马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2) 同本义
辬,驳文也。——《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之问《晚泊湘江》
(3) 又如:汗斑;斑马;斑污(斑点污渍);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4) 通“班”。行列;位次
登斑叙优。——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于是揖五瑞,斑宗彝。——魏《孔羡碑》
形容词
(1) 色彩驳杂的;灿烂多彩的
斑,驳也,文也。——《广韵》
上辬华以交纷。——张衡《西京赋》
斑白者不提挈。——《礼记·王制》
拉虎摧斑。——曹植《七启》
中有小斑纹。——洪适《歙砚说》
(2) 又如:斑彪(色彩斑杂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烂的羽尾);斑剥(斑驳);斑阑(斑兰,斑斓。色彩错杂灿烂)
(3) 毛色花白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4) 又如:斑苍(花白色);斑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东莞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陆丰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海陆丰腔] b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班 | 布還 | 幫 | 刪開 | 平聲 | 刪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pan | pran/pe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