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伤寒

bān zhěn shāng hán [ban zhen shang han]

词语释义

斑疹伤寒是一类由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虱是传染媒介,以人—虱—人传播方式传染,可以治愈,不遗传。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立克次氏体,传染媒介是体虱或鼠蚤。症状是突然发高热,头痛,全身痛,第五天前后出现较多皮疹,可伴有明显的神经和精神症状,常并发肺炎。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30年之战中,据估计约8百万德国人丧身于黑死病和斑疹伤寒。
2、囚犯被塞进破败的营房里,每天只能得到几百卡路里的补充.大部分都死于饥饿,极度疲劳和斑疹伤寒,痢疾等疾病。
3、艾伯特,施韦策用大蒜治疗霍乱和斑疹伤寒。
4、我曾经听说过一位医生按肺炎给一个病人治疗,结果那个病人因为斑疹伤寒而死了。
5、蜱传斑疹伤寒实际上是非洲和印度次大陆的斑疹热的一种。
6、相反,虱子会传播斑疹伤寒;
7、流行性斑疹伤寒会在市政服务中断时出现,如战争和自然灾害时期,平时较为罕见。
8、治疗不同类型的斑疹伤寒可使用类似的抗生素。
9、本周六所有3岁以下的儿童接种斑疹伤寒疫苗。
10、那么医生是如何防止斑疹伤寒的扩散与传播的呢?
11、两名印度科学家在描绘体虱的基因图谱的工作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体虱体积极小,在发展中国家它通过叮咬,传播斑疹伤寒。
12、地方性斑疹伤寒由鼠蚤传播,在世界范围都比较普遍。
13、是什么让人类患上斑疹伤寒?
14、斑疹伤寒以后,医院的病房进行烟熏消毒。
16、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体虱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17、创始父亲泰奥菲勒韦尔比斯特去世2月的斑疹伤寒和他的朋友阿尔凡Segvelt1868年一年内的死亡空间。
18、通过节肢动物间接污染血液传播。例如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和登革热。
19、虫媒传染病斑疹伤寒的发病率与年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相关。
20、引起斑疹伤寒和腺鼠疫的病菌是由跳蚤和虱子传染的。它们咬人时把病菌带给人体。
21、霍乱和斑疹伤寒都时常发生。
22、安徽近60人被确诊为丛林斑疹伤寒,这是一种因小虫叮咬而引发的传染病。
23、结果儿童斑疹伤寒仅发热、咽部充血表现突出。
24、结论此法简便,快速,结果易于观察,对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25、据安赫斯特学院生物学家保罗·艾沃德观察,引起艾滋病、结核病、斑疹伤寒、麻疹的病原体都是通过动物传给我们的。
26、目的探讨儿童斑疹伤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27、方法搜集15年342例地方性斑疹伤寒住院患者的详细资料,并登记于标准化数据分类表中,以入院和出院作为研究的终末点。
28、结论儿童斑疹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
29、相对的,由跳蚤传播的地方性斑疹伤寒在世界范围都比较普遍,该病的高发期在老鼠和跳蚤活跃并大量繁殖的夏季。

斑疹伤寒的网络释义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分为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又称虱型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 又称蚤型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造句

囚犯被塞进破败的营房里,每天只能得到几百卡路里的补充.大部分都死于饥饿,极度疲劳和斑疹伤寒,痢疾等疾病。
艾伯特,施韦策用大蒜治疗霍乱和斑疹伤寒。
我曾经听说过一位医生按肺炎给一个病人治疗,结果那个病人因为斑疹伤寒而死了。
蜱传斑疹伤寒实际上是非洲和印度次大陆的斑疹热的一种。
相反,虱子会传播斑疹伤寒;
治疗不同类型的斑疹伤寒可使用类似的抗生素。
那么医生是如何防止斑疹伤寒的扩散与传播的呢?
两名印度科学家在描绘体虱的基因图谱的工作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体虱体积极小,在发展中国家它通过叮咬,传播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由鼠蚤传播,在世界范围都比较普遍。
是什么让人类患上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以后,医院的病房进行烟熏消毒。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体虱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通过节肢动物间接污染血液传播。例如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和登革热。
虫媒传染病斑疹伤寒的发病率与年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相关。
引起斑疹伤寒和腺鼠疫的病菌是由跳蚤和虱子传染的。它们咬人时把病菌带给人体。
霍乱和斑疹伤寒都时常发生。
结果儿童斑疹伤寒仅发热、咽部充血表现突出。
结论此法简便,快速,结果易于观察,对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据安赫斯特学院生物学家保罗·艾沃德观察,引起艾滋病、结核病、斑疹伤寒、麻疹的病原体都是通过动物传给我们的。
目的探讨儿童斑疹伤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汉字详情

bān [ban]
部首: 438
笔画: 12
五笔: G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GYKG
四角: 11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2) 同本义

辬,驳文也。——《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之问《晚泊湘江》

(3) 又如:汗斑;斑马;斑污(斑点污渍);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4) 通“班”。行列;位次

登斑叙优。——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于是揖五瑞,斑宗彝。——魏《孔羡碑》

形容词

(1) 色彩驳杂的;灿烂多彩的

斑,驳也,文也。——《广韵》

上辬华以交纷。——张衡《西京赋》

斑白者不提挈。——《礼记·王制》

拉虎摧斑。——曹植《七启》

中有小斑纹。——洪适《歙砚说》

(2) 又如:斑彪(色彩斑杂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烂的羽尾);斑剥(斑驳);斑阑(斑兰,斑斓。色彩错杂灿烂)

(3) 毛色花白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4) 又如:斑苍(花白色);斑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英文翻译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东莞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陆丰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海陆丰腔]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還刪開平聲開口二等panpran/pean
zhěn [zhen]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WEE
仓颉: KOHH
四角: 001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如:湿疹,瘙疹,瘟疹;疹粟(肌肤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疹子(麻疹)

(2) 病

遂动旧疹,缠绵经月。——《洛阳伽蓝记》

英文翻译

measles; rash; fever

方言集汇

◎ 粤语:can2 z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n3 [宝安腔] zin3 zin1 [海陆丰腔] zhin3 [梅县腔] zhin3 [客英字典] zhin3 [东莞腔] zin3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忍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x/tjiin
shāng [shang]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TLN
五行:
仓颉: OOKS
四角: 2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塲( 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丧事;丧祭

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管子·君臣下》

(5) 又如:伤辞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6) 损失

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韩非子·五蠹》

(7) 受伤的人

虏救死扶伤不给 。——司马迁《报任安书》

动词

(1) 损伤;伤害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2) 又如:伤化(损害教化);无伤大雅;伤沴(受伤害而不流通);伤情(伤感);伤暑(为暑气所伤);伤勇(损害勇气);伤脸(损了别人的面子);伤夷折衄(遭受创伤,导致挫败);伤命(伤害天子的诏命);伤幸(出口伤人);伤阂(伤害阻隔);伤废(受伤残废的人);伤毁(损坏);伤廉(伤害廉洁);伤生(伤害生命)

(3) 受伤;负伤

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矢人惟恐不伤人。——《孟子·公孙丑上》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4) 诋毁;中伤

伤,诽也。——《广雅》

伤之于昭公。——《吕氏春秋·察微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吕氏春秋·举难》

(5) 又如:伤诋(中伤诋毁)

(6) 触冒;冲犯 。如:伤屈(冒犯);伤犯(冒犯,触犯);伤味(懊恼);伤触(冒犯)

(7) 死亡。通“丧”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战国策》

(8) 哀伤;悲伤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9) 又如:伤今(忧思今日);伤暮(哀叹年老而无成);伤乖(因离别而悲伤);伤沮(沮丧);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伤恫(哀痛);伤惜(哀伤惋惜)

(10) 以…产生厌烦 。如:吃红薯吃伤了;这几年在外面跑伤了;这孩子吃糖吃伤了

英文翻译

wound, injury; fall il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