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比喻倾家荡产。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仆隶,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
成语用法
敲髓洒膏作谓语、定语;比喻倾家荡产。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倾家荡产。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僕隶,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
敲髓洒膏的网络释义
敲髓洒膏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高声。攴,
,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2) 同本义 ?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4) 推敲 。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敲磕(推敲,琢磨);敲诗(推敲诗句)
(5) 敲诈 。如:敲削(敲剥。敲诈剥削);敲磕(敲诈);敲磨(犹敲剥);敲镘儿(敲诈钱财)
名词
短杖式的刑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au5 kau1 [客语拼音字汇] kau4 [陆丰腔] kau1 [客英字典] kau1 [海陆丰腔] kau5 kau1 [梅县腔] kau5 kau1 kiau1 [东莞腔] kau5 [宝安腔] k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敲 | 口交 | 溪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khrau/qeau | kʰ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
(2) 同本义 。如:髓脑(指脑浆)
(3) 比喻精华 。如:精髓(精华)
(4)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如:髓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i2 [陆丰腔] sui3 [海陆丰腔] sui3 sioi3 tsioi3 sui3 cui3 [客英字典] sioi3 sui3 tsioi3 [宝安腔] sui3 soi3 [东莞腔] sui3 [台湾四县腔] soi3 sioi3 tsioi3 sui3 cui3 [梅县腔] sui3 soi3 sio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髓 | 息委 | 心 | 支A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止 | 支A | sĭwe | syex/sve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西声。本义:把水散布在地上)
(2) 同本义
洒,滌水也。古文以为灑掃言。——《说文》
洒,濯也。——《字林》
一洒之者也。——《孟子》
洒扫室堂及庭。——《礼记·内则》
(3) 又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洒削(洒水以磨刀);洒泼(胡乱挥霍);扫地先洒些水;洒酒(把酒浇洒在地上);洒削(洒水磨刀)
(4) 东西散落
以灰洒毒之。——《周礼·赤犮氏》
掌五寝之掃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弗洒弗掃。——《诗·唐风·山有枢》
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国语·晋语》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洒消毒水;洒敌敌畏;别把汤洒了;洒派(分派);洒口(张口辱骂);洒花(撒花);洒签;洒调(甩开)
(6) 挥洒。多指书写 。如:洒墨(挥毫书写、作画);洒翰(挥笔书写)
形容词
(1) 潇洒,无拘束 。如:洒如(潇洒飘逸的样子);洒洒潇潇(落落大方);洒然(洒脱;无拘无束);洒乐(痛快欢乐)
(2) 开阔 。如洒豁
代词
咱 ——宋、元时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洒家”的略称
洒是厮杀汉。——《永乐大典》引《张协状元》
副词
非常;很
咱家待你洒好儿的。——《三侠五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a3 [客英字典] sa3 [沙头角腔] sai5 [梅县腔] sha3 sa3 [台湾四县腔] sa3 sa5 se3 [东莞腔] sa3 [海陆丰腔] sa3 sa5 se3 [客英字典] se3
◎ 潮州话:sai3(sài) soi2(só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洗 | 先禮 | 心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sex/sej | siei |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如:润肤膏;唇膏
形容词
(1) 肥沃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动词
(1) 润泽,滋润 。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如:膏墨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go1 go2 [客英字典]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go1 go2 [陆丰腔] go1 [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髙 | 古勞 | 見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kɑu | k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