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订
词语释义
推敲制订。
谓把事情交代清楚。
词语解释
推敲制订。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迟迟宫漏夜凉生,把新腔敲订,新腔敲订。”
谓把事情交代清楚。
《快心编三集》第五回:“是他兄弟对媒人説,侄女坐的是一乘大轿,其餘十来乘,都是小轿,再三敲订明白。”
引证解释
⒈ 推敲制订。
引清洪昇《长生殿·偷曲》:“迟迟宫漏夜凉生,把新腔敲订,新腔敲订。”
⒉ 谓把事情交代清楚。
引《快心编三集》第五回:“是他兄弟对媒人説,侄女坐的是一乘大轿,其餘十来乘,都是小轿,再三敲订明白。”
敲订的网络释义
敲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高声。攴,
,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2) 同本义 ?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4) 推敲 。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敲磕(推敲,琢磨);敲诗(推敲诗句)
(5) 敲诈 。如:敲削(敲剥。敲诈剥削);敲磕(敲诈);敲磨(犹敲剥);敲镘儿(敲诈钱财)
名词
短杖式的刑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au5 kau1 [客语拼音字汇] kau4 [陆丰腔] kau1 [客英字典] kau1 [海陆丰腔] kau5 kau1 [梅县腔] kau5 kau1 kiau1 [东莞腔] kau5 [宝安腔] k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敲 | 口交 | 溪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khrau/qeau | kʰa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丁声。本义:评议)
(2) 同本义
订,平议也。——《说文》。按,字亦作评。
订太平文王之道。——《诗·天作》笺
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
(3) 又如:订铨(评议衡量);《订鬼篇》
(4) 改正,修正
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亦足有所订正。——《晋书·荀崧传》
(5) 又如:订顽(改正愚顽);修订
(6) 达成协议订立;使生效 。如:订交;订婚
(7) 预先约定 如:订购;订阅
(8) 把零散的纸张、书页加工成本 如:装订;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