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uì
名词
(1)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2) 另见
dūn
形容词
(1)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3)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4) 厚实
使虞敦匠。——《孟子·公孙丑下》。注:“敦匠,厚作棺也。”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尔雅·释丘》
(5) 又如:敦实的身材;敦丘(一层的小山丘);敦崇(结实高大);敦然(粗厚结实);敦密(厚实密致);敦敦实实(身体壮实)
(6) 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
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荀子·荣辱》
(7) 又如:敦习(敦学。勤勉学习);敦敦(孜孜不息);敦比(孜孜不息地工作)
(8) 友谊深厚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9) 又如:敦故(敦旧。亲厚故旧);敦序(亲睦和顺);敦伦(夫妻间的性生活)
(10) 丰富,丰厚
敦厐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上》
民生敦厐。——《左传·成公十六年》
(11) 又如:敦物(丰富的物产);敦庞(丰厚富足;同“敦厐”)
动词
(1) 督促;管理
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3) 劝导并勉励
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
(4)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5) 注重 。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6) 推崇,崇尚 。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un1 [宝安腔] dun1 [客英字典] dun1 [东莞腔] dun1 [梅县腔] dun1 [台湾四县腔] dun1 doi5 [陆丰腔] dun1 [海陆丰腔] dun1 do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磓 | 都回 | 端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tuai/tuoi | tuɒi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厂(
),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2) 同本义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3)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4)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5)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章、言论);厚厚(很厚)
(6) 大
不厚其栋。——《国语·鲁语》。注:“大也。”
(7) 又如:厚幸(大幸);厚福(大福);厚德(大德)
(8) 丰厚
告之者其赏厚而信。——《韩非子·奸劫弑臣》
蓄禄不厚,则民不信。——《墨子·尚贤上》
崔氏之家财产甚厚。—— 元稹《莺莺传》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厚赂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厚贶(丰厚的赏赐);厚施(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厚秩(丰厚的俸禄);厚俸(丰厚的俸禄)
(10) 重;多
厚其液而节其帤。——《周礼·考工记·弓人》。注:“多也。”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厚诬(大加毁谤);厚优(优厚的照顾);厚款(厚意款待);厚报(优厚的酬劳)
(12) 忠厚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 刘氏者必 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人心风俗日益厚。——魏源《海运全案跋》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行厚而辞深。——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陈明选宽厚呕煦。——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3) 又如:厚亡(亡失很多);厚费(耗费多);厚扰(多多打扰)
(14) 深
必厚其鞈。——《吕氏春秋·辨士》。注:“深也。”
(15) 又如:厚交(深交);厚结(深相结交);厚诬(深加欺骗、蒙蔽)
(16) 深厚
然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陵与 子卿素厚。——《汉书·李广苏建传》
(17) 又如:厚密(情义深厚密切);厚情(深厚的情意);厚德(深厚的恩德);厚泽(深厚的恩泽)
(18) 酒味浓的 。如:酒味很厚
名词
(1) 厚度 。如:楼板厚30厘米;两尺厚的雪
(2) 财富
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韩非子·有度》
动词
(1) 优待;推崇
因而厚遇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蒙君实视遇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遇足下素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厚生(重视养生以保长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pun1) [客英字典] heu5 [台湾四县腔] heu5 (pun1) [客语拼音字汇] heu1 [东莞腔] heu3 [沙头角腔] heu5 [宝安腔] hiu3 [陆丰腔] heu3
◎ 潮州话:g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厚 | 胡口 | 匣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ghux/hov | ɣə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2) 同本义
周,密也。——《说文》
忠信为周。——《国语·鲁语》
自周有终。——《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
人不可不周。——《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
其藏之也周。——《左传·昭公四年》
辅周则国必强。——《孙子·谋政》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周悉(周密);计划不周;周谋(周密的谋划);周严(周密严谨);周谨(周密谨慎);周虑(周密考虑)
(4) 稠密;紧密
橐之而约则周也。——《周礼·考工记·函人》
具车徒以受地必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注:“密也。”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襄公十二年》。注:“固也。”
(5) 又如:周置(密布);周云(密云,浓云);周闭(严密隐蔽内情)
(6) 亲密,亲切,熟悉而情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韩非子·说难》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论语·尧曰》
(7) 又如:周笃(亲密深厚);周厚(亲密深厚);周亲(至亲);周党(至亲好友)
(8) 周到,处处留意和体贴;周全;全面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9) 又如:周致(周到严格);周细(周详);周悉(周到详尽);周委(周详委曲)
(10) 完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韩愈《原毁》
(11) 又如:周置(周全;办理);周庇(周全;庇护);周足(完备;充足);周普(完备;普遍);周方(周全方便)
(12) 遍及;普遍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柳宗元《封建论》
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13) 又如:周身温暖;周谒(遍访);周览(遍览;巡视);周顾(环视);周观(纵观;遍览)
(14) 诚,忠信
公不周乎伐郑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 周围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管子·八观》
(2) 又如:周驰(京城周围专供帝王车马行驶的道路);周回(周围);周合(四周合拢);周城(古代天子之城。周围城垣回绕不缺,与“斩城”对称)
(3) 拐角儿
有杕(
:挺立貌)之杜,生于道周。——《诗·唐风·有杕之林》(4) 星期 。如:周末;上周
(5) 朝代名
(6)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周景王之无射(
)。(《国语》记载, 周景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21年铸成“无射”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7) 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
(8) 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9) 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60年为宋所灭
(10) 姓
动词
(1) 绕一圈,环绕
逐之,三周华不注。(山名。)——《左传·成公二年》
垣墙周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周屈(环绕盘曲);周沓(回环错杂);周圆(循环);周转(运转,运行);周复(循环;反复)
(3) 保全
小智非周身之务。——《萤火赋》
(4) 又如:周方(帮助;关照;周全)
(5) 通“週”。周济;救济
靡人不周。——《诗·大雅·云汉》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周天下。——《礼记·月令》
周贫济老,咱们先倒挫磨起老奴才来了?——《红楼梦》
(6) 又如:周才(济世之才);周亟(救济急难);周急(周济困急);周务(济事,成事);周养(周济供养)
(7) 合,适合
宫室器械周于资用。——《韩非子·难二》
(8) 又如:周容(敬合取容);周和(谐合)
(9) 巩固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10) 又如:周固(牢不可破)
(11) 保密
周而成,泄而败。——《荀子·解蔽》
(12) 通“调”(
)调和,协调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楚辞·离骚》
贵其周于数。——《淮南子·原道》。注:“周,调也。”
立手四时之周。——《韩诗外传》
动词
(1) 回
週,回也。——《玉篇》
(2) “週”同“周”
週,俗周字。——《正字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iu1 [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台湾四县腔] zu1 ziu1 [海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周 | 職流 | 章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ju/tjou | tɕĭə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2) 同本义
慎,谨也。——《说文》
慎,诚也。——《尔雅》
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
僶勉就善谓之慎。——《贾子道术》
慎尔优游。——《诗·小雅·白驹》
予慎无罪。——《诗·小雅·巧言》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审慎(周密而谨慎);失慎(疏忽);慎独(个人闲居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不可有越礼非分的念头);慎刑(谨于用刑);慎行(行为谨慎);慎言慎行(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慎缄(小心谨慎,不说或少说话);慎小谨微(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
(4) 警惕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慎微(警惕于事物细微之处)
副词
与“勿”、“毋”、“莫”等连用表示禁戒,相当于“务必”、“千万”等
慎勿学哥舒。——杜甫《潼关吏》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动词
(1) 通“顺”(
)。顺从,顺应;遵循,依顺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墨子·天志中》
夫侵主而产怨,此失君之所慎也。——《管子·任法》
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荀子·仲尼》
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吕氏春秋·勿躬》
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淮南子·缪称》
(2) 又如:慎比(顺从亲近);慎产(顺其求生的欲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em3 [宝安腔] sim3 [客语拼音字汇] sim3 [东莞腔] sin3 [陆丰腔] shim6
◎ 潮州话:sim2(sím) [澄海、饶平、潮阳]sing2(síng) [揭阳]sêng2(sé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愼 | 時刃 | 常 | 眞A | 去聲 | 震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zjinh/zjinn | ʑĭĕ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