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厉

dūn lì [ dun li]
繁体 敦厲
注音 ㄉㄨㄣ ㄌ一ˋ

词语释义

1.亦作"敦励"。 2.劝勉,勉励。

词语解释

  1. 亦作“ 敦励 ”。劝勉,勉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弘长名教,敦励风俗,宜加褒显,以劝将来。”《明史·乔允升张玮等传赞》:“其贤者敦厉名检,居官有所执争,即清议翕然归之。”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光武 、 明 、 章 ,尊崇节义,敦励名实,风俗为之一变,而文学为之一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敦励”。劝勉,勉励。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弘长名教,敦励风俗,宜加褒显,以劝将来。”
《明史·乔允升张玮等传赞》:“其贤者敦厉名检,居官有所执争,即清议翕然归之。”
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光武、明、章,尊崇节义,敦励名实,风俗为之一变,而文学为之一新。”

敦厉的网络释义

敦厉

  • 敦厉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dūn lì,
  • 意思是劝勉,勉励。
  • 汉字详情

    dūn,duì [dun,dui]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YB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D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duì

    名词

    (1)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2) 另见 dūn

    dūn

    形容词

    (1)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3)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4) 厚实

    使虞敦匠。——《孟子·公孙丑下》。注:“敦匠,厚作棺也。”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尔雅·释丘》

    (5) 又如:敦实的身材;敦丘(一层的小山丘);敦崇(结实高大);敦然(粗厚结实);敦密(厚实密致);敦敦实实(身体壮实)

    (6) 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

    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荀子·荣辱》

    (7) 又如:敦习(敦学。勤勉学习);敦敦(孜孜不息);敦比(孜孜不息地工作)

    (8) 友谊深厚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9) 又如:敦故(敦旧。亲厚故旧);敦序(亲睦和顺);敦伦(夫妻间的性生活)

    (10) 丰富,丰厚

    敦厐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上》

    民生敦厐。——《左传·成公十六年》

    (11) 又如:敦物(丰富的物产);敦庞(丰厚富足;同“敦厐”)

    动词

    (1) 督促;管理

    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3) 劝导并勉励

    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

    (4)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5) 注重 。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6) 推崇,崇尚 。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7) 另见 duì

    英文翻译

    esteem; honest, candid, sincere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1 deoi6 deo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un1 [宝安腔] dun1 [客英字典] dun1 [东莞腔] dun1 [梅县腔] dun1 [台湾四县腔] dun1 doi5 [陆丰腔] dun1 [海陆丰腔] dun1 d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回平聲合口一等tuai/tuoituɒi
    [li]
    部首: 206
    笔画: 5
    五笔: DD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S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是“砺”的本字。从厂( 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 同本义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礪。” 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 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3) 祸患;危险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4) 又如:厉阶(祸端)

    (5) 恶鬼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6) 疠,瘟疫,传染病

    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漆身为厉。——《史记·范蔡传》

    鲜不为厉。——文天祥《正气歌》

    (7) 河岸,水旁;边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诗·卫风·有狐》

    (8) 带,衣带的下垂部分

    垂带而厉。——《诗·小雅·都人士》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

    带之垂者谓之厉。——《小尔雅·广服》

    (9) 通“癞”( lài)。恶疮

    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史记·刺客列传》

    (10) 姓

    动词

    (1) 磨,磨快

    厉,磨也。——《广雅》

    砥厉廉隅。——《礼记·儒行》

    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荀子·性恶》

    砺所以致刃也。——《说苑·建本》

    缀甲厉兵。——《战国策·秦策》

    束载厉兵秣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厉兵(磨砺兵器,使锋利);厉兵秣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厉身(磨砺自身)

    (3) 砥砺,磨练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厉行(砥砺操行);厉操(砥砺节操)

    (5) 同“励”。振奋

    坚甲厉兵以备难。——《韩非子·五蠹》

    矫翼厉翮。——扬雄《解嘲》

    (6) 又如:厉翼(奖励辅佐君王的左右臣子);厉节(激厉其气节,高其气节);厉武(振奋武备);厉精(振奋精神);厉精更始(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7) 激励,勉励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韩非子·用人》

    亲秉旄钺,以厉三军。——陈寿《三国志》

    (8) 又如:厉世(激励世人);厉俗(激励世俗);厉诚(激励忠诚);厉崇(勉励推重);厉抚(勉励抚慰);厉志(激励意志)

    (9) 连衣涉水

    越壑厉水。——司马相如《上林赋》

    (10) 又如:厉揭(提起衣服涉水);厉涉(连衣涉水);厉度(涉水而过)

    (11) 策,鞭打

    厉马登高登高堤。——曹植《白马篇》

    (12) 警惕

    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汉书》

    (13) 疾飞

    鹰隼横厉。——《汉书·息夫躬传》

    (14) 害;虐害;损害

    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孟子·滕文公上》

    (15) 得传染病

    苗死,民厉。——《管子》

    (16) 变为恶鬼

    国为虚厉。——《庄子》

    形容词

    (1) 严厉(威严不随和)

    子温而厉。——《论语·述而》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行峻而言厉。——韩愈《答尉迟生书》

    袁正色厉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乘其厉声以呵。——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应元厉声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声色俱厉;厉言(声色严厉地说话);厉音(声音严厉);厉气(严厉的神色);厉禁(圈定范围,禁止他人侵入。后也用作严禁的意思);厉直(严肃正直);正颜厉色;厉肃(厉然。严肃)

    (3) 邪恶 。如:厉妖(邪恶怪异之物);厉疾(灾疫。厉疫)

    (4) 猛烈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又如:厉厉(寒风猛烈貌);厉风(大风;烈风)

    (6) 恶,凶恶

    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左传·昭公七年》

    (7) 危险

    有厉告自邑。——《易·夬·卦辞》

    (8) 味道浓烈

    厉而不爽些。——《楚辞·招魂》

    英文翻译

    whetstone; grind, sharpen; whet

    方言集汇

    ◎ 粤语:lai6
    ◎ 潮州话:li6 (lĩ)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