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语

sàn yǔ [ san yu]
繁体 散語
注音 ㄙㄢˋ ㄩˇ

词语释义

无韵之文;散文。

随意而谈。

词语解释

  1. 无韵之文;散文。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虮肝龙首》:“ 毛重 教授於 导江 ,春日主人宴之,赋散语曰:‘蟣肝之奉何堪,龙首之攀可望。’”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前辈论古今人文长短》:“ 后山居士 言:‘ 苏明允 不能诗, 欧阳永叔 不能赋, 曾子固 短於韵语, 黄鲁直 短於散语。’” 钱锺书 《管锥编·全宋文·自注》:“记事之文应条贯终始,读而了然,无劳补苴……加註出於不得已; 元稹 记事,乃用四言韵语,作茧自缚,遂另以散语作註申意,多兹一举。”

  2. 随意而谈。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或散语竟夜,辞致清妍。”

引证解释

⒈ 无韵之文;散文。

唐冯贽《云仙杂记·虮肝龙首》:“毛重教授於导江,春日主人宴之,赋散语曰:‘蟣肝之奉何堪,龙首之攀可望。’”
宋陈善《扪虱新话·辨前辈论古今人文长短》:“后山居士言:‘ 苏明允不能诗, 欧阳永叔不能赋, 曾子固短於韵语, 黄鲁直短於散语。’”
钱锺书《管锥编·全宋文·自注》:“记事之文应条贯终始,读而了然,无劳补苴……加註出於不得已; 元稹记事,乃用四言韵语,作茧自缚,遂另以散语作註申意,多兹一举。”

⒉ 随意而谈。

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或散语竟夜,辞致清妍。”

散语的网络释义

散语

  • 散语出自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虮肝龙首》:“ 毛重 教授於 导江 ,春日主人宴之,赋散语曰:‘虮肝之奉何堪,龙首之攀可望。’”
  • 汉字详情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