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佚

sàn yì [ san yi]
注音 ㄙㄢˋ 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散失。

词语解释

  1. 散失。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会 董卓 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所蓄书籍法帖尽散佚一空。”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关于 秋白 的遗著,散佚的实在太多。”

引证解释

⒈ 散失。

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
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所蓄书籍法帖尽散佚一空。”
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关于秋白的遗著,散佚的实在太多。”

散佚的网络释义

散佚

  • 散佚,汉语词语,
  • 拼音:sàn yì
  • 指散失,出自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 多用于文献、诗歌等文字性著作的失传。
  • 散佚造句

    印度的梵文经典已经散佚失传了,残留下来的很少。
    这是从默塔藏品中发现的第二部“散佚”的电影。
    从陈垣的散佚文章和著作的部分早期版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信仰的表达、他的宗教经验及有关于“罪”的信仰告白等,这些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基督教信仰。
    由于该篇在传抄过程中部分内容散佚,因此其补文、引文的真伪以及主旨的探求在“龙学”界颇有争议。
    然而,其作品散佚情况十分严重。
    这幅图曾历经沈周、项圣谟、高士奇及清代内府等鉴藏,民国时散佚宫外,被分两段,后半段被著名画家和收藏家陈半丁所收。
    在林古度诗散佚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本文力图勾勒林古度诗歌创作的情状,并对林古度诗歌风貌及前后诗风的变化作整体的把握。
    汉代器物赋是汉赋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大量散佚。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从纷繁的文献资料中发现了苏舜钦的十余篇散佚诗文,作为附录系于论文的末尾。
    然而,一方面由于时代久远,贾仲明的许多作品均以散佚,再加上其“燕坻”文人的特殊身份,后人对贾仲明及其戏曲作品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的加深。
    李白作品的大量散佚,自唐李阳冰始,至清人王琦及今人詹锳先生一直认为,原因在于安史之乱。
    许多散佚的神话还活在少数民族的口头传说之中。
    中国神话散佚很多,仅存的文献又很分散,难以寻查。
    李绅的不少诗歌都散佚了,从仅有的作品中,可将其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但越缦之著述散佚状况、爱情诗词、藏书校书等未有人做研究。
    人们又是多么的渴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彻夜交心的人,像散佚的诗篇,矢志寻觅与自己押韵的诗行。
    焦竑《经籍志》作《文忠集》十八卷,吴师道序称《云庄集》四十卷,皆已散佚,今本乃掇拾而成者。
    频一生诗作甚多,大多散佚。
    可惜他抗清殉难后作品散佚无存,到清嘉庆年间王昶辑印全集时,已经慨叹有些集子不能见到。

    汉字详情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
    yì,dié [yi,die]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RWY
    五行:
    仓颉: OHQO
    四角: 252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动词

    (1) 散失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论衡》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形容词

    (1) 放荡;放纵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 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英文翻译

    indulge in pleasures; fle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因8(逸)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夷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jitj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