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敏捷干练。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中官 宋用臣 , 熙寧 间备任使,以敏练称上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应泰 吏事敏练,然非将材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署 四川 总督 端方 ,才猷敏练,学识宏通,由部属外任监司,洊膺疆寄。”
引证解释
⒈ 敏捷干练。
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中官宋用臣,熙寧间备任使,以敏练称上意。”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应泰吏事敏练,然非将材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署四川总督端方,才猷敏练,学识宏通,由部属外任监司,洊膺疆寄。”
敏练的网络释义
敏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攴(
),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2) 同本义
敏,疾也。——《说文》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诗·小雅·甫田》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3) 又如:敏给(敏捷);敏赡(敏捷而多智);敏睿(敏捷聪慧);敏疾(敏捷,迅速);敏思(才思敏捷);敏才(敏捷的才思)
(4) 思想敏锐,反应快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我虽不敏。——《孟子·梁惠王上》
礼成而加之以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审当于事也。”
(5) 又如:敏悟(聪敏伶俐;善解人意);敏博(聪明博学);敏达(敏捷而通达事理);敏隽(聪明俊秀);敏智(聪敏机智);敏识(聪明博识);敏瞻(机灵多智;敏捷而丰富)
(6) 勤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道敏政。——《礼记·中庸》。注:“犹勉也。”
(7) 又如:敏行(指勉力修身);敏求(勉力以求);敏学(勤勉好学)
名词
假借为“拇”。足大指
履帝武(足迹)敏,歆,攸介攸止。——《诗·大雅·生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en1 [海陆丰腔] mien1 men1 men3 [东莞腔] men3 [宝安腔] men3 [客英字典] men1 mien3 men3 [陆丰腔] mia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3 [台湾四县腔] mien1 men1 m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愍 | 眉殞 | 明 | 眞B開 | 上聲 | 軫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mĭĕn | minx/myy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柬声。本义: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2) 同本义
练,湅缯也。——《说文》
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煖。——《墨子·辞过》
凡染,春暴练。——《周礼·染人》
主练染,作采色。——《后汉书》
(3) 又如:练丝(未染色的熟丝)
(4) 练习;操演
练之禾定。——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又如:练阅(训练检阅);练句(写作时斟酌遣词用句的工夫。也作炼句);练字(写作时用字技巧的推敲琢磨。也作炼字)
(6) 漂洗;洗涤 。如:练衲(漂染过的僧衣);练漂(纺织物精练和漂白的总称。即退浆、精练、漂白、丝光等加工过程的统称)
(7) 熔炼
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史记·秦始皇本纪》
(8) 又如:练丹(炼丹)
(9) 通“拣”。选择
选士厉兵,简练俊杰。——《礼记·月令》。又如:练日(选择日期);练材(精选的优质材料);练择(精选)
(10) 染
白纱入缁,不练自黑。——王充《论衡》
(11) 又如:练肆(染坊)
(12) 通“柬”。选择
既不能昭练贤鄙。——《潜夫论·本政》
名词
(1) 洁白的熟绢
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左传·襄公三年》
文绣素练。——《墨子·节葬下》
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远望京邑》
(2) 又如:江白如练;练文(形容澄澈的波纹。有如柔软洁白的生丝)
(3) 古代祭名。因古时于父母去世十三月时戴练冠祭于家庙而得名
鲁大夫练而床,礼邪?——《荀子·子道》
(4) 又如:练主(丧礼小祥之祭时所立的神主,藏于祖庙以供奏祀);练冠(丧祭所戴的冠);练衣(丧祭时所穿的衣)
(5) 水名 。在今广东省普宁县至潮阳县一带
(6) 通“链”。链子
如锁上练。——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姓
形容词
(1) 白,素色
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墨。——《淮南子·说林训》
(2) 又如:练巾(白色的头巾);练衣(白色布衣);练文(比喻像白练飘动般的波纹)
(3) 引申为经验多,精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4) 又如:干练(又有才能又有经验);练才(文才练达);练甲(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