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酋

dí qiú [ di qiu]
繁体 敵酋
注音 ㄉ一ˊ ㄑ一ㄡˊ

词语释义

敌酋 díqiú

(1) 敌人的首领

enemy chieftain

词语解释

  1. 敌军的头目;敌人的头子。

    屈培壅 《人在,电台在!》:“ 日 寇拼凑了五万兵力,由敌酋 冈村宁次 亲自指挥,对我 冀中 军区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

引证解释

⒈ 敌军的头目;敌人的头子。

屈培壅《人在,电台在!》:“日寇拼凑了五万兵力,由敌酋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区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

敌酋的国语词典

敌方的首领。

敌酋的网络释义

敌酋

  • 敌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í qiú,意思是敌军的头目。
  • 敌酋造句

    开玩笑,我们刘大人单骑杀入山贼大军取敌酋首级,会那么差。
    咨有山东义士仇元和一名,诚心投靠,愿说服现押于狱中之敌酋刘元先共保我大金,持此谕,提刘元先出牢,不得违忤。
    我将排除万难,用敌酋之血奠基奇域和平之基石。
    战场之上,刘尚和黄忠、华雄、太史慈以武力称雄,万军从中,斩杀敌酋首级,杀得让为数不多的匪寇头领亡魂丧胆,差点就昏死过去。
    而今敌兵已进逼至此,危机已不是议和便可化解的了,敌酋诡辞要求殿下为使,实则意在诱殿下入营而非议和。
    耐心等待十数日,意料中的城下之盟终于出现,拿到摁上血手印和敌酋亲笔签名的盟约,飞步赶往海滩,儒者欣喜若狂,“驸马爷,驸马爷,盟约已到手……”。
    刘虞之子刘仁武艺娴熟,能斩敌酋于乱军之中,而且担任洛阳北都尉一个月不到,京城治安大为好转。
    深入“虎穴”会晤伪军敌酋在开展争取和瓦解敌伪军的战斗中,孙新民作为微山湖抗战游击队的政委,受命去争取当地最大的伪军尹洪兴部。
    大人言重了,我等自当奋勇向前,力擒敌酋,为大人肝胆涂地在所不惜。
    公孙瓒在士兵的欢呼声中傲然回城,今天他无疑是最出彩的,第一个身先士卒地冲入敌阵,斩杀了两员敌酋,只差一点就擒杀了鲜卑首领檀石槐。
    第二卷龙游江湖暗揽势,一檄飞鸿定四州第一百三十三章半悟天道斩敌酋上。
    这占城国早年是我大宋属国,后来蒙元兴起,又称臣纳表,转投敌酋,被忽必烈封为占城郡王。
    敌酋看着一大堆古玩珍秘,笑道“不料支那营中,倒开有绝大的骨董铺”。
    爱侣携手,谈笑间深入千军万马,敌酋授首,终成屠龙伟业。
    一名看起来是敌酋的人物像捏住一只金丝雀似的擒着一名女子,而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杰利诺王子日思夜想的欧娜。
    第一百九十二章,箭射慕容刺敌酋。
    这次偷袭非常成功,活捉了敌酋。

    汉字详情

    [di]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TDTY
    五行:
    仓颉: HROK
    四角: 2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名词

    (1) 仇敌;敌人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英文翻译

    enemy, foe, rival; re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
    qiú [qiu]
    部首: 714
    笔画: 9
    五笔: USGF
    五行:
    仓颉: TCWM
    四角: 80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说文》:“从酉,水半见于上。”金文中“酉”象酒坛形。因为是陈酒,酒与酒糟下沉,上面“八”象水形。本义:陈酒,久酿之酒)

    (2) 同本义

    酋,绎酒也。从酉,水半见于上。礼有大酋,掌酒官也。——《说文》。

    (3) 又如:酋腊(极熟的酒);

    (4) 古代称从事与酒有关工作的人

    (5) 大酋

    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吕氏春秋·仲冬》

    (6) 掌酒的女奴

    妇人以为舂酋。——《墨子》

    (7) 部落的首领。也为魁帅的通称

    二贵酋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诋大酋当死。

    与贵酋处二十日。

    (8) 又如:匪酋;贼酋;敌酋(敌人的头子);酋渠(部落的首领);酋领(部落的首领)

    (9) 假借为“猷”。功业

    似先公酋矣。——《诗·大雅·卷阿》

    英文翻译

    chief of tribe, chief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cau4 j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2 siu2 [宝安腔] ju2 (jiu2) [台湾四县腔] ju2 siu2 [客英字典] siu2 ju2 [梅县腔] ci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自秋平聲開口三等dzʰĭəuziu/dz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