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fàng shè xìng tóng wèi sù zhì liáo [ fang she xing tong wei su zhi liao]
注音 ㄈㄤˋ ㄕㄜˋ ㄒ一ㄥˋ ㄊㄨㄥˊ ㄨㄟˋ ㄙㄨˋ ㄓˋ ㄌ一ㄠˊ

词语释义

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疾病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有镭(ra)、钴60、铯137、铱192、金198、钽182、锶90。在对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的β和γ射线,特别是γ射线。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疾病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有镭(ra)、钴60、铯137、铱192、金198、钽182、锶90。在对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的β和γ射线,特别是γ射线。

汉字详情

fàng [fang]
部首: 409
笔画: 8
五笔: Y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K
四角: 08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 同本义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驩兜于 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 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放逐)

(5) 舍弃;废置

放,弃也。——《小尔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书·康诰》

(6) 又如:放丢(扔,丢放);放绝(废弃);放蔑(废弃蔑视)

(7) 解除约束;释放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 马中锡《中山狼传》

休放往来人闲走。——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把俘虏放回去;放赦(宽赦;赦免);放脱(放走);放免(放赦。释放,赦免);放遣(释放;遣散);放释(释放)

(9) 免去;免除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脱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职);放退(免职,退职);放税(免税)

(11) 放纵,恣纵

无使放悖。——《吕氏春秋·审分》

益增其放。——《绝交书》。注:“放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纵);放玩(纵情游玩);放傲(放纵自傲);放醉(纵情醉酒);放横(恣意蛮横);放浊(放纵邪行);放怀(纵意,放纵情怀)

(13) 做;干 。如:放歹(干坏事,作恶);放短(做手脚);放线(做眼线;当坐探)

(14) 发放

月钱放过了不曾?——《红楼梦》

(15) 又如:放赏(发放赏钱);放高利贷;放官吏债(宋代富家将银钱放与候补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实缺时,可得加倍利息)

(16) 搁置;放下

放,置也。——《广雅》

无放饭。——《礼记·曲礼》

隐居放言。——《论语》。包注:“置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着(放置,搁置);放桌子(摆餐具);放顿(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既而胡即放 宁夏知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职;做官)

(20) 从圈栏或禁闭中释放出来

放牛于桃林之野。——《伪武成》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2) 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如:放电影;放幻灯片

(24) 扩展,加大 。如:腰身放肥一点;裤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或状态,不加处理 。如:鲜肉不能放太久;这个问题得放几天再说

(26) 搁进去,加进去 。如:先给锅里放点水;汤里放点盐

(27) 为达到某种状态迅速控制速度、态度等 。如:汽车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谨慎点;放低声音

(28) 开放 。如:花开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齐放

(29) 舒展 。如:放眉;放体

(30) 通“方”。并船

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32) 发射;放射;发出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34) 点燃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如:放寒假;放学

(36) 通“妨”( fáng)。阻碍

不利作土工之事,放农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fǎng)

(38) 模拟

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国语·周语下》

有放而不致也。——《礼记·礼器》

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论衡·自纪》

(39) 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40) 相似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庄子·天地》

副词

通“方”。正当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英文翻译

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3
◎ 客家话:[宝安腔] fong5 [东莞腔] fong5 [陆丰腔] piong5 fong5 [梅县腔] fong5 biong5 [海陆丰腔] fong5 piong5 [客英字典] fong5 piong5 [台湾四县腔] fong5 p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biong4 fong4 [沙头角腔] fong5 b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分网陽合上聲合口三等pyangx/pvankpĭwaŋ
shè [she]
部首: 307
笔画: 10
五笔: TMD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HDI
四角: 2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2) 同本义

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

三曰五射。——《周礼·保氏》

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

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

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

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枯,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了害);射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射利(比喻急于追求财利如射矢之速)

(4) 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

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三元里抗英》

(5) 又如:射门;射弹;射击;射工(传说中能含沙射影的毒虫);喷射;注射

(6) 猜度

是何鸟也?王射之。——《吕氏春秋·重言》

(7) 又如:射虎(猜灯谜。灯谜,又如灯虎、文虎);射覆(一种酒令。用相连的字句隐寓事物,使人猜度)

(8) 打赌

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汉· 枚乘《七发》

(9) 谋求,逐取

江淮豪贾射利。——《新唐书·食货志》

(10) 又如:射利(谋取财礼)

(11) 照射,放射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内。——《阎典史传》

(12) 循着,顺着

夜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无闻儿啼,即射声而至。——清· 黄宗羲《金孺人墓志铭》

(13) 瞬间地斜视

又冷冷地射了屠维岳一眼。—— 茅盾《子夜》

(14) 拦阻

谋为石岸,以射水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榭铭》

(15) 嘲弄

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三闲集》

(16) 指投壶 。把箭投向壶里,按投中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罚酒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名词

(1) 放箭的人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

(2) 射法。古代六艺之一。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 。如:射人(古官名。掌射法以习射仪);射人师(射人之长);射雀(谓射术高超)

(3) 乡射礼 。如:射宫(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射饮(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器(射礼所用的器物)

(4) 圭璋上端锐出部分

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周礼·考工记》

(5) 姓

英文翻译

shoot, eject, issue forth, emit

方言集汇

◎ 粤语:je6 jik6 se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a5 jit8 [宝安腔] sa5 [梅县腔] sha5 [海陆丰腔] sha5 rit8 [沙头角腔] sa5 [陆丰腔] sha6 [东莞腔] sa5 [客语拼音字汇] sa4 [台湾四县腔] sa5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謝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jahjĭa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wèi [we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U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YT
四角: 202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2) 同本义

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说文》

掌外朝之位。——《周礼·朝士》

(3) 又如: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4) 位置;方位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5) 又如:座位;席位;铺位

(6) 职位;地位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以在位久。——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位之移人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位尊而无功。——《聊斋志异·促织》

长安君之位。

(7) 又如:位地(官位门第);位任(官位,职务);位行(名位与事迹);位序(官职级别);位宦(位号。官职爵位);位秩(官爵和俸禄);位阶(官阶品级);位极人臣(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位遇(官位和待遇)

(8) 座位 。如:就位(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舱位(船、飞机等舱内的铺位或座位)

(9) 先后顺序的位次 。如:这个城市从第十一位升到第七位

(10) 算术上的数位 ,即一个数字在一串数字中与其他数字相关的位置。如: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个位

(11) 特指君王或诸侯之位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12) 集合体中具有明确的独立存在状态的最小组成部分并正常形成该集合体内组织的基本单元 。如:本位

(13) 适于或带有铭刻的祭祀时用的平板 。如:牌位;神位;位主(神主);位版(神位之版)

(14) 对人的敬称 。如:位下(对守门人的尊称);好几位;第一位

(15) 姓

动词

(1) 占据其应有的位置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系辞上》

(2) 立,站

面三槐,三公位焉。——《周礼》

(3) 引申为居,处

位其所位焉,正也。——《公孙龙子》

英文翻译

throne; position, post; rank, status; seat

方言集汇

◎ 粤语:wai2 wai6
◎ 客家话:[梅县腔] wi5 wui5 [海陆丰腔] wui5 wui6 [客英字典] vui5 [沙头角腔] wui5 [宝安腔] wui3 [台湾四县腔] wui5 wui5 [东莞腔] wui3 [陆丰腔] wui6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于愧脂B合去聲合口三等脂Bwiyih/hwyh
[su]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GX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VIF
四角: 509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 )。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2) 同本义

素,白致缯也。——《说文》

纯以素。——《礼记·杂记》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檀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素幭(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素服缟冠(丧服,素、缟,指白绘)

(4)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

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5) 又指用绢帛纸张写的书籍或信件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6) 本质;本性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文选·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根素(根本);素怀(本心)

(8) 带根本性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 。如:核素;毒素;色素;维生素;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毒素(某些有机体产生的有毒物质);因素(构成事物的本质成分);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9) 蔬菜瓜果等副食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墨子·辞过篇》

果蓏素食当十石。——《管子·禁藏》

(10) 又如:三荤一素;吃素;素什锦(杂取诸种蔬菜配合而成的一种素肴);素膳(素食)

(11) 旧交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唐· 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

(12) 又如:素故(旧交);素情(旧交,旧情);素结(故交);素旧(旧交)

(13) 姓 。三国魏有素利

形容词

(1) 白色,雪白

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服尚素玄。——班固《东都赋》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素纸(白纸;没有写过字的纸);素衣将敝(比喻人处境艰难,生活困苦);素练(白色的熟绢);素车(以白土涂饰的车);素风(秋风);素秋(即秋季,古代阴阳五行家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秋季为“素秋”);素娥(指月宫中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

(3) 质朴;不加装饰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

众人皆以奢靡为贵,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素碑(没有刻字的石碑);素一(纯朴简约);素冠(素朴无饰的练冠);素室(朴实而不加华饰的房间);素琴(无装饰的琴);素妆(淡妆);素几(不加雕饰的小几);素面朝天(不加妆饰而面见天子)

(5) 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诗·魏风·伐檀》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 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 汉· 王充《论衡超奇》

(6) 又如:素放(无条件释放);素王(指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的人);素封(没有官爵封邑但和封君一样富有的人家);素手(空手;不带礼物);素功(素王的功业);素官(没有实际权力的闲官)

(7) 平素,往常,旧时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 名。”——《明史·海瑞传》

(8) 又如:素位(平日所处的地位);素守(平素的操守);素抱(平素的志趣、抱负);素衷(平素的心意);素期(平素所期望的);素意(平素的意愿);素怀(平素的怀抱);素著(一向都很著名);素孚(平时很得人心;一贯深受众望)

(9) 寒素,低微

文帝使人问 诩自固之术, 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贾诩传》

(10) 又如:素士(布衣之士;贫寒的读书人);素姓(平民,百姓);素品(低微的门第);素室(寒门);素流(寒素之辈。指门第低微的人);素族(寒门);素门(清寒之家。与世族豪门相对)

(11) 质数的 。如:素数(质数);素因子

(12) 诚心的,真情的

夫公孙鞅事 孝公,极身毋二,…竭智能,示情素。——《战国策》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曹植《洛神赋》

副词

(1) 预先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国语·吴语》

(2) 又如:素脩(预先早作准备);素构(预先构思草拟);素赏(预先行赏);素定(预先确定)

(3) 向来;从来就 。如:素不相识;素不通信

用于语言或方言中某种具有重大特色的结构单位 。如:语素;调素

英文翻译

white (silk); plain; vegetarian; formerly; norm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 客家话:[东莞腔] su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u5 [梅县腔] se5 [海陆丰腔] su5 [陆丰腔] sii5 [宝安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s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桑故去聲開口一等soh/suhsu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IR
四角: 331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z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
liáo [liao]
部首: 513
笔画: 7
五笔: UBK
五行:
仓颉: KNN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疾病有关,尞( liáo)声。本义:医治)

(2) 同本义(含有对症下药之意)

疗,治也。——《广雅·释诂》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周礼·天官·疡医》

不可救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后汉书·王符传》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疗治(治疗,调治);疗疾(疗病。治疗疾病);疗视(诊察治疗);疗护(治疗救护);疗妒(治疗嫉妒的病症);疗病(治病)

(4) 治愈,治好;止。如:疗狂(制止狂放或狂妄);疗贪(制止贪婪之心);疗忧(消除忧愁)

英文翻译

be healed, cured, recover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