擡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亦作“ 抬帖 ”。凑合;配合。 宋 吴泳 《清平乐·寿吴毅夫》词:“梅霖未歇,直透菖华节。荔子纔丹栀子白,抬贴诞弥嘉月。” 宋 石孝友 《水调歌头》词:“琵琶亭畔,正是枫叶荻花秋。点检诗囊酒碗,抬帖舞裀歌扇,收尽两眉愁。” 元 曾瑞 《哨遍·秋扇》套曲:“最难甘递互相抬贴,卖弄他风流醖藉。只能驱一握掌中风,几曾将烦暑除絶。”
擡贴的国语词典
凑合、配合。元.曾瑞〈哨遍.合欢制套.耍孩儿.么〉:「最难甘递互相抬贴,卖弄他风流酝借,只能驱一握掌中风,几曾将烦暑除绝。」也作「抬帖」。
擡贴的网络释义
擡贴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oi2 [陆丰腔] toi3 [梅县腔] toi2 [宝安腔] toi2 [台湾四县腔] toi2 [海陆丰腔] toi2
◎ 潮州话:t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臺 | 徒哀 | 定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dʰɒi | dai/do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2) 同本义
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
(4) 贴补。补偿,补益 。
(5)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
(6) 粘附;附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
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
(8) 切近,挨近
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9)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
(10)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
名词
(1) 补偿费 。
(2) 如:米贴;房贴
(3) 靶心
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
形容词
(1) 通“帖”。适合,妥当 。
(2)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
量词
(1) 膏药的一张 。
(2) 如:一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