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窠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擘窠”。擘,划分;窠,框格。
唐 颜真卿 《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前书点画稍细,恐不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 汉 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
指大字。
清 赵翼 《岣嵝碑歌》:“想见摩崖作擘窠,六丁下照火光赤。”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请我书绰楔,擘窠当门前。”参见“ 擘窠大字 ”。
引证解释
⒈ 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擘窠”。擘,划分;窠,框格。
引唐颜真卿《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前书点画稍细,恐不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
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汉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
⒉ 指大字。参见“擘窠大字”。
引清赵翼《岣嵝碑歌》:“想见摩崖作擘窠,六丁下照火光赤。”
清曹寅《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请我书绰楔,擘窠当门前。”
擘窠的网络释义
擘窠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手,辟声。本义:大拇指) 同本义
于齐国之士,吾必以 仲子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2) 又如:擘指(大拇指)
动词
(1) 分开;剖裂
乃擘青天而飞去。——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擘开(裂开,切开);擘窠书(大字的通称口擘窠,原指篆刻印章时加以分格,以便匀排);擘析(分析,剖析)
(3) 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引申为弹奏
若论弹琴擘阮,前后绝伦。——董解元《西厢记》
(4) 又如:擘阮(谓弹琴)
(5) 砍,劈击 。如:擘面(扑面,迎面);擘头子(劈头) 擗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mak7 pit7 bak7 [东莞腔] mak7 [台湾四县腔] phit7 piak7 [梅县腔] mak8 mak7 bak7 [海陆丰腔] piak7 pit7 [客英字典] bak7 pit7 m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檗 | 博厄 | 幫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prek/paek | pæ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穴,果声。本义:筑在地洞里的鸟窝)
(2) 同本义
窠,空也。一曰鸟巢也。空中曰窠,树上曰巢。——《说文》
鸟鸢争食雀争窠。——白居易《问鹤》
(3) 其他动物的巢穴
鸠犬竟同窠。——周昂一《边俗诗》
穴宅奇兽,窠宿异禽。——左思《蜀都赋》
(4) 如:窠窟(动物栖身之所);窠穴(鸟兽藏身之所。常喻指坏人聚居、活动的地方);窠子(私娼的俗称);窠棚(窝棚)
(5) 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
抛却山中诗酒窠。——辛弃疾《鹧鸪天·三山道中》
(6) 框格。写碑文或篆刻时划的界格。如:擘窠大字(碑文划界格写大字)
(7) 空缺 。如:窠阙(空缺,特指官吏职位空缺)
(8) 洞;坑 。如:窠臼(门臼。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海陆丰腔] ko1 [梅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vo1 [宝安腔] ko1
◎ 潮州话:k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科 | 苦禾 | 溪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khua/qua | kʰu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