擗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抚心,拍胸。形容哀痛的样子。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朱熹 集传:“辟,拊心也。摽,拊心貌。” 高亨 注:“辟,读为擗,拍胸也。”《文选·马融<长笛赋>》:“靁叹頽息,掐膺擗摽;泣血泫流,交横而下。” 李周翰 注:“擗摽,抚心也。”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爰有忠臣,闻之愤怨,忘寝废食,擗摽感嘆。”
引证解释
⒈ 抚心,拍胸。形容哀痛的样子。
引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朱熹集传:“辟,拊心也。摽,拊心貌。”
高亨注:“辟,读为擗,拍胸也。”
《文选·马融<长笛赋>》:“靁叹頽息,掐膺擗摽;泣血泫流,交横而下。”
李周翰注:“擗摽,抚心也。”
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赋》:“爰有忠臣,闻之愤怨,忘寝废食,擗摽感嘆。”
擗摽的国语词典
捶拍胸部。形容心惊害怕的样子。
擗摽的网络释义
擗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力使其脱离原来物体 。如:擗棒子
(2) 连续拍打 。如:擗踊(拍胸跺脚);擗踊哀号(拍胸跺脚,哀痛哭号)
(3) 避,躲 。如:擗掠(收拾,整理)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ak7 bak7 [海陆丰腔] pit7 piak7 [客英字典] piak7 pit7 mak7 [台湾四县腔] pit7 piak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擗 | 房益 | 並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bʰĭɛk | bjek/biek |
详细解释
biāo
动词
(1) 挥之使去
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孟子》
(2) 抛弃
已盟,曹子摽剑而去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3) 另见
其它字义
biào
动词
(1) 捶胸;击
摽,击也。从手,票声。字亦作抛。——《说文》
寤辟有摽。——《诗·柏舟》
长木之斃,无不摽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2) 又如:摽辟(捶胸)
(3) 落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诗·召南·摽有梅》
(4) 又如: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应当结婚的年龄)
(5) 用胳膊紧紧地钩住 。如:两个人摽着胳膊走
(6) 捆绑或互相缠绕在一起 。如:把口袋摽在车架子上。引申为结合。如:大伙摽成了一股劲;他们老摽在一起
(7) 另见
动词
(1) 捶胸;击
摽,击也。从手,票声。字亦作抛。——《说文》
寤辟有摽。——《诗·柏舟》
长木之斃,无不摽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2) 又如:摽辟(捶胸)
(3) 落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诗·召南·摽有梅》
(4) 又如: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应当结婚的年龄)
(5) 用胳膊紧紧地钩住 。如:两个人摽着胳膊走
(6) 捆绑或互相缠绕在一起 。如:把口袋摽在车架子上。引申为结合。如:大伙摽成了一股劲;他们老摽在一起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au1 [台湾四县腔] piau3 peu3 [客英字典] piau3 biau1 [海陆丰腔] piau3 [陆丰腔] p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爂 | 撫招 | 滂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pʰĭɛu | phjeu/ph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