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

qín ná [ qin na]
注音 ㄑ一ㄣˊ ㄋ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擒拿 qínná

(1) 捉拿;逮捕或俘获

擒拿格斗
arrest

词语解释

  1. 亦作“ 擒拏 ”。捉拿。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 蒯越 云]得令,领着公子言语,擒拏 刘备 ,走一遭去。”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若是被告发,被擒拏,怕不要偿命。”《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 白乙丙 曰:‘正要独手擒拿你,方是英雄。’”

  2. 谓诱人上钩。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王赛儿 本是有名的上厅行首,又见 七郎 有的是银子,放出十分擒拿的手段来。”

  3. 利用反关节和点穴的方法,使对手失去反抗能力的技击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擒拏”。

⒉ 捉拿。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 蒯越云]得令,领着公子言语,擒拏刘备,走一遭去。”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若是被告发,被擒拏,怕不要偿命。”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白乙丙曰:‘正要独手擒拿你,方是英雄。’”

⒊ 谓诱人上钩。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王赛儿本是有名的上厅行首,又见七郎有的是银子,放出十分擒拿的手段来。”

⒋ 利用反关节和点穴的方法,使对手失去反抗能力的技击术。

擒拿的国语词典

捉拿。

擒拿的网络释义

擒拿 (中国武术技法)

  • 擒拿属于中国武术技法之一,源于技击。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点,运用杠杆原理与经络学说,采用反关节动作和集中力量攻击对方薄弱之处,使其产生生理上无法抗拒的痛疼反应,达到拿其一处而擒之的效果。
  • 擒拿是从国术技击中演变而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筋错骨手”,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每一派的武术中都会有擒摔技击术,但是这些技击术大体分为太极拳擒拿手和少林武术擒拿手两大部分。太极拳擒拿手主要有陈氏太极拳32路擒拿手,而杨氏太极拳的更是将太极心法与擒拿、点穴等功夫融会贯通。少林武术中很早就有一种叫做“缠丝擒拿手”的功夫。有72路擒拿手和32路小擒拿、以及108路擒拿手。其体系中都包括踢裆撇臂、挎拦、携腕、小缠、大缠、端灯、牵羊、盘腿、卷腕、断臂等等,由于擒拿实战性强被融入我国军警格斗体系。
  • 现擒拿多用于公安、特警以及武警部队,在维护社会治安和保证国家安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国家暴力机关和武警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擒拿 (汉语词汇)

  • 擒拿,汉语词汇。
  • 拼音:qín ná
  • 释义:1、捉拿。2、诱人上钩。3、技击术
  • 擒拿造句

    警察迅速擒拿了聚众斗殴的主犯。
    警察手无寸铁地对抗歹徒,最后使出擒拿术,才制服了歹徒。
    4从他那里擒拿了马兵一千步兵二万.
    技术特点:拳法、腿法、肘法、膝法、摔法、擒拿的综合使用。
    基本原则是: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抱就摔.
    而且逃起来也容易,谁会在搞事儿的时候给人当场擒拿?
    我国司法警察院校的学生普遍对擒拿格斗教学有浓厚的兴趣。
    大闹天宫后,孙悟空遭擒拿被打入八卦炉冶炼。
    邵美琪哪会让他轻易的溜走,乘其不备,一招擒拿手,抓了过去……
    零零发却说:你这一手空手擒拿的武功练的这么好,为师不但不生气,我还有奖品给你呢。
    随着安德伍德等人得足迹,以柔术式的擒拿摔投为核心的格斗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擒拿此贼,赏50万金币,军司马下大夫官职,此人犯了何罪?
    等待共叔段欲夺君位时,庄公将其一举擒拿,最后还扣上一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帽子。
    后来当迦特的非利士人认出他来,他又装疯卖傻,保护自己不被迦特王擒拿。
    知县十分欢喜,当堂赏了武松银两,并参他在本县做了都头,专管擒拿盗贼的事。
    如蒙见允,惠然肯来,协力擒拿,以除大恶。
    少年口鼻出血,如抖筛糠似的,顿时站立不稳,被那女子擒拿住。
    老陈别腕锁喉,一记利落的擒拿,枪已经指住了那人的脑袋。
    杨泓谈笑间,擒拿住所有人,包括怡华楼的姑娘们,也不放过。
    驰名中外的少林功夫,擒拿之术自成一家。

    汉字详情

    qín [qin]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WYC
    五行:
    仓颉: QOYB
    四角: 58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禽声。本义:捕捉。古籍本作“禽”)

    (2) 同本义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诗之六

    (3) 又如:擒捕(捕捉);擒捉(捕捉);擒讨(擒获处治)

    (4) 捉拿

    大敌之擒也。——《孙子兵法·谋攻》

    被擒不速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擒捉(捉拿);擒生(活捉敌人);擒捽(捉拿,逮捕)

    (6) 拿

    肩上虽挑却柴担,手里兀自擒着书本。——《喻世明言》

    英文翻译

    catch, capture, seize, arrest

    方言集汇

    ◎ 粤语:kam4
    ◎ 客家话:[东莞腔] kim2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海陆丰腔] kim2 [客英字典] kim2 [宝安腔] kim2 [梅县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gim/gymgʰĭĕm
    [na]
    部首: 432
    笔画: 10
    五笔: WGKR
    吉凶:
    仓颉: ORQ
    四角: 80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英文翻译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naa4
    ◎ 客家话:[梅县腔] na1 [沙头角腔] la1 [客英字典] na1 [宝安腔] la1 [东莞腔] la1 [台湾四县腔] na1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2 [陆丰腔] na1 [海陆丰腔] n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女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ɳanra/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