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跽
注音
ㄑ一ㄥˊ ㄐ一ˋ
词语释义
拱手跪拜。
词语解释
拱手跪拜。
《南史·隐逸传上·顾欢》:“擎跽磬折,侯甸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初入朝,民拥其马,至不得行。卫士见公,擎跽流涕者不可胜数。” 明 李贽 《寿刘晋川六十序》:“今夫执爵餽食,擎跽上献;跪而陈果,趋而载羹。”参见“ 擎跽曲拳 ”。
引证解释
⒈ 拱手跪拜。参见“擎跽曲拳”。
引《南史·隐逸传上·顾欢》:“擎跽磬折,侯甸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
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初入朝,民拥其马,至不得行。卫士见公,擎跽流涕者不可胜数。”
明李贽《寿刘晋川六十序》:“今夫执爵餽食,擎跽上献;跪而陈果,趋而载羹。”
擎跽的网络释义
擎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举
与翠叶并擎。——明· 李渔《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擎赍(拿着);擎奇(举,持);擎拳(举拳);众擎易举
(3) 支撑,承受住压力 。如:擎抬(支持);擎鹰走马(形容有钱有势人家逐猎玩乐的奢侈生活);擎天架海(比喻能担当重任);擎天(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4) 执持
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
(5) 拱手 。如:擎拳(拱手);擎跽(拱手跪拜)
英文翻译
lift up, hold up, sup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k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2 kiang2 [沙头角腔] kia2 [梅县腔] kia2 kiang2 [客英字典] kiang2 [台湾四县腔] kia2 kiang2 [陆丰腔] kiang3 kia3 [海陆丰腔] kia2 kiang2 [东莞腔] kiang2 [宝安腔] kia2 | kiang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2 kiang2 [沙头角腔] kia2 [梅县腔] kia2 kiang2 [客英字典] kiang2 [台湾四县腔] kia2 kiang2 [陆丰腔] kiang3 kia3 [海陆丰腔] kia2 kiang2 [东莞腔] kiang2 [宝安腔] kia2 | k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擎 | 渠京 | 羣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gieng/gyang | gʰĭɐ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长跪。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跽,长跪也。从足,忌声。——《说文》
项王按剑而跽。——《史记·项羽本纪》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2) 又如:跽受(跪受);跽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跽跗(屈膝跪倒);跽拜(跪拜);跽坐(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小腿肚上)
(3) 又指半跪,单膝着地
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明· 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
英文翻译
to kneel for a long time, to go down on hands and knees
方言集汇
◎ 粤语:g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梅县腔] ki3
◎ 潮州话:g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梅县腔] ki3
◎ 潮州话:g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跽 | 曁几 | 羣 | 脂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gʰi | gjiix/g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