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钵
繁体
擂缽
注音
ㄌㄟˊ ㄅㄛ
词语释义
擂钵
(1) 承受杆弄碎的深碗形木容器
英
词语解释
研物用的乳钵。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上:“用钵研米曰擂……其钵亦曰擂钵。”
引证解释
⒈ 研物用的乳钵。
引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上:“用钵研米曰擂……其钵亦曰擂钵。”
擂钵的国语词典
研碎物品的钵子。
擂钵的网络释义
擂钵
擂钵造句
从罐的内壁来看,为轮制拉胚旋转制作;擂钵内刮痕可能为竹片刮制而成。
做擂茶时,擂者坐定,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舂捣、旋转。
擂茶用的工具也十分讲究,陶制的擂钵、山楂木的擂棍、用竹篾制成的“捞子”,好的擂茶工具才能擂出好的擂茶。
双臂飞舞、擂棍狂转,不一会儿,擂钵里的原料已变成酱青色的浓浆。
将藕用擂钵加清水擂碎,取其混悬液,澄清去水,即得净藕粉。
我们几人围着桌子坐下,制作擂茶的工具擂钵和擂棍已经摆在桌上。
至于擂钵,只是一个普通的陶制的钵,而擂茶用的棍子则有讲究。
据了解,擂茶用特制的瓦瓷擂钵,钵内留有凹纹,取山上木质匀密的山仓树做成擂茶棍,这些东西在揭西都可以买到。
民俗农具单元,水车、秧马、蓑衣、火笼、升斗、擂钵等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也都透出浓浓的峡江风情。
张姓阿婆用古老的擂钵将莲子、花生、米糕反复碾压。
但是在当地,村民称石臼群为“擂钵口”,或者叫“水坛子”。
当地人称这些石臼为擂钵口、水坛子。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芝麻、花生等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招待贵宾的一种茶点,擂乃研磨之意,将绿茶及多种五谷杂粮炒熟,置于擂钵中研制成细粉在冲泡热水饮用。
她带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的是擂钵、擂棍等制作擂茶的工具,鱼腥草、艾叶等草药,豆子、米仁等配辅料。
所谓“擂茶”,就是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研磨后冲开水喝。
起初,“信乐烧”主要生产缸、瓮、擂钵等大型生活用陶瓷,流通范围也局限在滋贺县内。
他坐在凳子上,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刘娭毑手握一根一米长的擂棍,一边擂舂,一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料和香草,将钵里的原料捣成绿色的碎泥,茶便擂好了。
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和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éi
动词
(1) (形声。从手,雷声。(
)本义:研磨)(2) 同本义 。如:擂捶(研物之锤)
(3) 敲打 。如:擂他一拳;用拳头在桌上轻轻擂了一下;擂鼓(急击鼓);擂鼙(击鼓);擂鼓筛锣(打鼓打锣);擂盘珠(比喻初来的婢仆)
(4) 〈方〉∶催促 。如:擂进度;擂任务
(5) 另见
lèi
名词
(1) 擂台 。如:打擂
(2) 另见
英文翻译
rub, grind; grind with a mortar and pestle; tritu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4
◎ 客家话:[梅县腔] lui1 lui2 [海陆丰腔] lui2 [客英字典] lui3 lui5 lui2 [宝安腔] lui2 | lui3 [客语拼音字汇] lui2 [沙头角腔] lui2 [台湾四县腔] lui2 [陆丰腔] lui3
◎ 客家话:[梅县腔] lui1 lui2 [海陆丰腔] lui2 [客英字典] lui3 lui5 lui2 [宝安腔] lui2 | lui3 [客语拼音字汇] lui2 [沙头角腔] lui2 [台湾四县腔] lui2 [陆丰腔] lu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