撺箱

cuān xiāng [ cuan xiang]
繁体 攛箱
注音 ㄘㄨㄢ ㄒ一ㄤ

词语释义

1.亦作"撺厢"。 2.宋元时官衙开庭理案时﹐设箱在衙门﹐告状者要投状于箱内﹐称为"撺箱"。

词语解释

  1. 亦作“ 攛厢 ”。 宋 元 时官衙开庭理案时,设箱在衙门,告状者要投状于箱内,称为“攛箱”。

    元 杨瑀 《山居新话》:“ 桑哥 丞相当国擅权之时,同僚 张左丞 、 董参政 者,二公皆以书生自称,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 桑哥 欲去之而未能。是时都省告状攛箱,乃暗令人作一状,投之箱中,至午收状,当日省掾须一一读而分拣之。”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则听的鼕鼕传击鼓,偌偌报攛箱。”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今日升厅坐衙,左右!喝攛厢者!”参见“ 喝攛箱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攛厢”。 宋元时官衙开庭理案时,设箱在衙门,告状者要投状于箱内,称为“攛箱”。 元杨瑀《山居新话》:“桑哥丞相当国擅权之时,同僚张左丞、董参政者,二公皆以书生自称,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参见“喝攛箱”。

桑哥欲去之而未能。是时都省告状攛箱,乃暗令人作一状,投之箱中,至午收状,当日省掾须一一读而分拣之。”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则听的鼕鼕传击鼓,偌偌报攛箱。”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今日升厅坐衙,左右!喝攛厢者!”

撺箱的国语词典

将状子投入官衙所设的告状箱中。元.杨瑀〈山居新话〉:「桑哥丞相当国擅权之时,同僚张左丞、董参政者,二公皆以书生自称,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桑哥欲去之而未能,是时都省告状撺箱,乃暗令人作一状,投之箱中。」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则听的冬冬传击鼓,偌偌报撺箱!」也作「抛箱」、「撺厢」。

汉字详情

cuān [cuan]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PWH
五行:
仓颉: QJCL
四角: 53056

详细解释

动词

(1) 〈方〉∶抛;扔 。如:撺箱(抛箱。宋元官府用箱子接纳状纸,告状人把状纸投入箱中,称撺箱)

(2) 匆匆忙忙地做 。如:事前不做,临时现撺

(3) 长出 。如:撺茎(拔节)

(4) 怂恿,唆使别人去干坏事 。如:撺哄(怂恿,哄骗)

(5) 〈方〉∶发怒,发脾气 。如:他撺儿了

(6) 紧握。用同“攥” 。如:撺拳拢袖

(7) 跳。用同“蹿” 。如:撺行(奔跑)

(8) 逃走;乱跑 。如:撺行(奔跑)

(9) 用同“汆”。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煮一下就捞出 。如:撺香螺;撺小鸡

英文翻译

hurry; to throw; to urge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宋本广韵

xiāng [xiang]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SHF
五行:
仓颉: HDBU
四角: 8896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相声。本义:车箱)

(2) 同本义

箱,大车牝服也。——《说文》

不以服箱。——《诗·小雅·大东》。传:“箱,大车之箱也。”

乃求万斯箱。——《诗·小雅·甫田》

絷騕裹以服箱。——张衡《思玄赋》。注:“箱,大车也。”

尔乃乘露箱,御良马。——晋· 夏侯湛《猎兔赋》

(3) 厢房,古代居室前堂两旁的房屋,也称“个”或“序”。后作“厢”

篬,序也。——《埤苍》

公揖,退于箱。——《仪礼·公食礼》。注:“东夹之前俟事之处。”

俟几俟于东箱。——《仪礼·觐礼》。注:“东夹之前相翔待事之处。”

西箱踟蹰。——王逸《鲁灵光殿赋》。注:“西序也。”

(4) 旁。后作“厢”

两箱悬崖数万仞,窥不见底。——《水经注》

(5) 靠近城的地区。后作“厢”

而城箱内外,义民不下四万,实不忍委之于贼,惟有竭力固守待援。——清· 魏源《圣武记》

(6) 箱”字 汉以前无箧笥之称。盛物的箱笼,有盖有底的方形盛物器

箱帘六七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开箱睹黑裘。——杜甫《村雨》

十指不动衣盈箱。——王建《当窗织》

(7) 又如:箱钱(嫖妓的花费);箱匣(盛物的器具);箱箧(方形与矩形的盛物竹器)

量词

一个箱所装的量 。如:一箱宝石;一箱珠宝

英文翻译

case, box, chest, trunk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陆丰腔] siong1 [梅县腔] siong1 siong3 [沙头角腔] siong1 [宝安腔]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客英字典] siong1 [东莞腔] s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ĭaŋsiang

撺箱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