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军

chè jūn [ che jun]
繁体 撤軍
注音 ㄔㄜˋ ㄐㄨㄣ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撤军 chèjūn

(1) 撤消军事行动;部队撤离军事区

无条件撤军
withdraw troops;pull out

词语解释

  1. 撤回军队。

    《新华月报》1972年第10期:“二十六届大会以一百零四票多数通过了要求 印 巴 停火、撤军的决议。”

引证解释

⒈ 撤回军队。

《新华月报》1972年第10期:“二十六届大会以一百零四票多数通过了要求印巴停火、撤军的决议。”

撤军的国语词典

撤离军队。

如:「美国要求伊拉克自科威特境内撤军。」

撤军的网络释义

撤军

  • 撤军,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撤消军事行动,部队撤离军事区,出处《新华月报》。
  • 撤军造句

    此番发言与国内民众要求加速撤军速度的呼声大相径庭。
    敌军见到我军兵力强大,便知难而退,开始撤军。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避开士气旺盛的敌军,而在他疲倦和想要撤军的时候攻击他。
    反对从阿富汗撤军的另一个主要理由是,西方的信誉现在危如累卵。
    前述部分撤军行动可望自加萨走廊先开始,且约旦河西岸南部城镇伯利恒和希布伦亦可能撤军。
    于是种邵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理屈辞穷,只好撤军回到夕阳亭。
    如果现在我们因为厌战而加紧撤军,我们就会在这张战争中战败。
    莫斯科耍了我们一票,撤军的事不认账了。
    上千屯垦者企图阻止非法据点的拆除,而与镇暴警察发生冲突,而拆除的举动可能与加萨走廊的撤军有所关联。
    坐以待旦之后,他咬紧牙关签署了命令李宪撤军的指令。
    于是乎,一场心宣不照,却又锱珠必较的战时大撤军,便施施然的拉开了帏幕。
    同时,国联出面调停法、比两国撤军,接管了鲁尔工业区。
    鲁德内说“从两城市撤军这一步并不够。
    俄军方长官称俄方已按承诺完成撤军。
    大张旗鼓撤军,大摇大摆退兵,明明是撤退,却营造出“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凯旋归的气氛。
    同时,嘉靖皇帝的小女儿宁安公主私逃出宫,找到秦明阳,在翰林院庶吉士张居正的协助下,趁鞑靼人撤军之际离开了京城。
    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同意撤军的条件是格鲁吉亚保证不使用武力。
    他向支持者承诺将尽快从速从伊拉克撤军。
    台军“勇固案”规划金马兵力精简,金门是否要视为两岸的“中立区”,索性全数撤军?引发讨论。
    这项协议包括要求盟军部队在三年内从伊拉克撤军。

    汉字详情

    chè [che]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YC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BK
    四角: 58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 chè)声。本义:撤去)

    (2) 同本义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撤酒席;撤火(撤去炉火);撤帘(帝制时代,由太后代天子执政,叫垂帘。还政天子,称撤帘);撤案(撤去餐具)

    (4) 除去 。如:撤点(撤消手工业和商业网点);撤毁,撤坏(拆毁)

    (5) 解雇;免职 。如:撤调(撤职调离);撤免(撤消;免去)

    (6) 撤回,使退出

    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阎典史传》

    (7) 又如:撤备(撤去守备的军队);撤警(撤去警备的军队)

    (8) 减少 。如:撤味儿;把火撤小点

    英文翻译

    omit; remove; with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 客家话:[宝安腔] cet8 [客英字典] chet8 [海陆丰腔] chat8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ced5 [东莞腔] cet8 [梅县腔] chat7 [台湾四县腔] cat8 [陆丰腔] ch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列薛B開入聲開口三等仙Bdriet/dyetɖʰĭɛt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