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达

chēng dá [ cheng da]
繁体 撐達
注音 ㄔㄥ ㄉㄚˊ

词语释义

亦作'撑达'。 解事;老练。 露一手;试一试本事。 漂亮;出色。 方言。活泼。

词语解释

  1. 亦作“撑达”。解事;老练。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这秀才忒撑达,将我问根芽。” 明 张凤翼 《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那 李公子 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鸞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

  2. 露一手;试一试本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打叠起嗟呀,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准备著撑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那督师无老将,选士皆娇娃;却教俺自撑达,却教俺自撑达。”

  3. 漂亮;出色。

    元 汤式 《湘妃引·赠美色》曲:“芳年恰二八,向樽前数种儿撑达。”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撑达,服色儘奢华。”

  4. 方言。活泼。

    谷峪 《强扭的瓜不甜》:“从前这孩子多撑达,如今三言换不出一语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撑达”。

⒉ 解事;老练。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秀才忒撑达,将我问根芽。”
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鸞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

⒊ 露一手;试一试本事。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打叠起嗟呀,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准备著撑达。”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那督师无老将,选士皆娇娃;却教俺自撑达,却教俺自撑达。”

⒋ 漂亮;出色。

元汤式《湘妃引·赠美色》曲:“芳年恰二八,向樽前数种儿撑达。”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撑达,服色儘奢华。”

⒌ 方言。活泼。

谷峪《强扭的瓜不甜》:“从前这孩子多撑达,如今三言换不出一语来。”

撑达的国语词典

懂事、通晓事理。

撑达的网络释义

撑达

  • 漂亮;出色。元·汤式《湘妃引·赠美色》曲:“芳年恰二八,向樽前数种儿撑达。”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撑达,服色尽奢华。”
  • 汉字详情

    chēng [cheng]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IPR
    五行:
    仓颉: QFBQ
    四角: 590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掌声。本义:支撑,支持)

    (2) 同本义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扶风豪士歌》

    (3) 又如:用两手撑着下巴;撑扶(支撑扶持);撑天拄地(喻顶天立地)

    (4) 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如:撑突(驾船突进);撑驾(点篙行船);撑驾夫(船父)

    (5) 维持,保持

    他死活也得把这个门面撑着

    两场球下来,他恐怕撑不住了

    (6) 又如:撑场面;撑持

    (7) 抢 。如:撑窝儿(抢地盘)

    (8) 积攒;购买

    我儿花衣裳、头面,多末勿算多,撑得来也勿容易。——《海上孽梅花》

    (9) 顶嘴,争辩 。如:撑对(对抗);撑嘴(使人张口说不出);撑硬船儿(硬碰硬,不肯迁就)

    (10) 张开 。如:撑舌(张舌不下);撑目(睁大眼睛)

    形容词

    (1) 过度饱满,充填使饱满 。如:有点撑

    (2) 美丽 。如:撑达(漂亮;出色)

    名词

    ∶撑臂 。如:角撑。也指支拄物。如:给草堆打个撑

    英文翻译

    prop up, support; bra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ang5 [海陆丰腔] cang5 cang1 [客英字典] cang1 [沙头角腔] ciang5 [台湾四县腔] cang5 cang1 [东莞腔] cang1 [宝安腔] cang5 cang1

    宋本广韵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