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犁孤涂

chēng lí gū tú [ cheng li gu tu]
繁体 撐犁孤塗
注音 ㄔㄥ ㄌ一ˊ ㄍㄨ ㄊㄨˊ

词语释义

1.亦作"撑犁孤涂"。 2.匈奴语称天子。

词语解释

  1. 亦作“撑犁孤涂”。匈奴语称天子。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姓 挛鞮氏 ,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 匈奴 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休勒 :单于,大单于,撑犁孤涂单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撑犁孤涂”。匈奴语称天子。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

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休勒 :单于,大单于,撑犁孤涂单于!”

撑犁孤涂的网络释义

撑犁孤涂

  • 撑犁孤涂是一个词语,读音是chēnɡ lí ɡū tú,匈奴语称天子。
  • 汉字详情

    chēng [cheng]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IPR
    五行:
    仓颉: QFBQ
    四角: 590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掌声。本义:支撑,支持)

    (2) 同本义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扶风豪士歌》

    (3) 又如:用两手撑着下巴;撑扶(支撑扶持);撑天拄地(喻顶天立地)

    (4) 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如:撑突(驾船突进);撑驾(点篙行船);撑驾夫(船父)

    (5) 维持,保持

    他死活也得把这个门面撑着

    两场球下来,他恐怕撑不住了

    (6) 又如:撑场面;撑持

    (7) 抢 。如:撑窝儿(抢地盘)

    (8) 积攒;购买

    我儿花衣裳、头面,多末勿算多,撑得来也勿容易。——《海上孽梅花》

    (9) 顶嘴,争辩 。如:撑对(对抗);撑嘴(使人张口说不出);撑硬船儿(硬碰硬,不肯迁就)

    (10) 张开 。如:撑舌(张舌不下);撑目(睁大眼睛)

    形容词

    (1) 过度饱满,充填使饱满 。如:有点撑

    (2) 美丽 。如:撑达(漂亮;出色)

    名词

    ∶撑臂 。如:角撑。也指支拄物。如:给草堆打个撑

    英文翻译

    prop up, support; bra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ang5 [海陆丰腔] cang5 cang1 [客英字典] cang1 [沙头角腔] ciang5 [台湾四县腔] cang5 cang1 [东莞腔] cang1 [宝安腔] cang5 cang1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21
    笔画: 11
    五笔: TJRH
    五行:
    仓颉: HNHQ
    四角: 225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利声。本义:牛耕)

    (2) 同本义

    犂,耕也。——《说文》。字亦作犁。

    犁其庭。——《汉书·匈奴传》。注:“耕也。”

    犂牛之子。——《论语》。皇疏:“或音梨,谓耕犂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3) 又如:犁耕(用犁耕田;耕田);犁花(犁翻的土块);犁春(春耕)

    (4) 摧毁,平毁 。如:犁穴;犁平(扫荡平定)

    (5) 割开,划开。通“剺” 。如:犁面(用刀割脸);犁舌(入犁舌狱割舌)

    (6) 通“黎”。及,等到

    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史记·晋世家》

    名词

    (1) 耕地的农具。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犁锄(犁和锄);犁锄之厄(死亡的命运)

    (3) 姓

    形容词

    (1) 黑(在黑的意义上,黧、黎、犁实同一词)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战国策·齐策一》

    犁旦。——《史记·南越列传》。索隐:“犁,黑也。天未明尚黑时也。”

    (2) 又如:犁眉驹(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犁,通“黧”);犁黑(黧黑,暗黑色。犁,通“犂”);犁老(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犁,通“黧”);犁明(犁曙黎明。犂,通“黎”)

    (3) 通“黎”。众多之意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书·泰誓中》

    (4) 又如:犁元,犁民(黎民百姓。犂,通“黎”)

    英文翻译

    plow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 客家话:[东莞腔] lai2 [台湾四县腔] lai2 li2 [梅县腔] lai2 [沙头角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海陆丰腔] lai2 li2 [客英字典]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 潮州话:l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lilii/li
    [gu]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BR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DHVO
    四角: 124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2) 同本义

    孤,无父也。——《说文》

    如孤子。——《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

    司民协孤终。——《国语·周语》

    少伶俜而偏孤兮。——潘岳《寡妇赋》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

    救灾患,宥孤寡。——《左传·昭公十四年》

    备答曰:“ 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 刘荆州乎?—— 孔衍《汉魏春秋》

    (3) 又如:孤驹(无母的小马);孤遗(无父母的子女);孤雏(失去母鸟的幼鸟)。又如:孤疾(孤儿和残疾人);六尺之孤(没有父亲的未成年的孩子);孤终(孤儿和死亡者);孤嫠(孤儿寡妇);孤撮(孤儿)。特指为国事而牺牲者的后代。如:遗孤

    (4) 古代王侯的自称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注:“人君谦称。”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战国策·齐策》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又如:称孤道寡;孤家(古代君王、诸候的自称)

    形容词

    (1) 单独;孤独

    孤,独也。——《广雅·释诂三》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

    且燕赵处 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宋· 苏洵《六国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孤冷(孤独冷清);孤孤恓恓(孤独恓惶);孤恓(孤独不安);孤桩桩(孤零零站着);孤贫(孤独穷困)

    (3) 孤高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唐· 孟郊《连州吟》

    (4) 又如:孤风(孤高的风度、品格);孤直(孤高耿直);孤特(孤高;特出);孤梗(孤高刚直);孤逸(孤高洒脱);孤清(孤高而清静)

    (5) 独特

    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唐· 李商隐《安平公》

    (6) 又如:孤音(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孤艳(指独秀的花);孤韵(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孤怀(孤高的情操)

    动词

    (1) 负,负恩,背弃恩德

    孤,负也。毛曰:凡孤负之孤当作孤。俗作辜,非。——《康熙字典》

    陵虽孤恩, 汉亦负德。—— 汉· 李陵《答苏武书》

    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孤负重恩,衔恨黄泉。——《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终无纯固之节,必有孤负之心。——《魏书·袁翻传》

    (2) 又如:孤恩(负恩,背弃恩德)

    (3) 孤立于

    是以主孤于上而臣党于下。——《韩非子·奸劫弑臣》

    英文翻译

    orphan, fatherless; solitary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gu2 [宝安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东莞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陆丰腔]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o/kuku
    [t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W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OMD
    四角: 381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名词

    (1)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动词

    (1)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英文翻译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tu5(thû) 〈姓〉tou5(th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drio/divɖ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