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抵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撑抵”。抗拒。
宋 苏辙 《河冰》诗:“匪流忽腾蹙,曲岸相撑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撑抵”。抗拒。
引宋苏辙《河冰》诗:“匪流忽腾蹙,曲岸相撑抵。”
撑抵的网络释义
撑抵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掌声。本义:支撑,支持)
(2) 同本义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扶风豪士歌》
(3) 又如:用两手撑着下巴;撑扶(支撑扶持);撑天拄地(喻顶天立地)
(4) 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如:撑突(驾船突进);撑驾(点篙行船);撑驾夫(船父)
(5) 维持,保持
他死活也得把这个门面撑着
两场球下来,他恐怕撑不住了
(6) 又如:撑场面;撑持
(7) 抢 。如:撑窝儿(抢地盘)
(8) 积攒;购买
我儿花衣裳、头面,多末勿算多,撑得来也勿容易。——《海上孽梅花》
(9) 顶嘴,争辩 。如:撑对(对抗);撑嘴(使人张口说不出);撑硬船儿(硬碰硬,不肯迁就)
(10) 张开 。如:撑舌(张舌不下);撑目(睁大眼睛)
形容词
(1) 过度饱满,充填使饱满 。如:有点撑
(2) 美丽 。如:撑达(漂亮;出色)
名词
∶撑臂 。如:角撑。也指支拄物。如:给草堆打个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ang5 [海陆丰腔] cang5 cang1 [客英字典] cang1 [沙头角腔] ciang5 [台湾四县腔] cang5 cang1 [东莞腔] cang1 [宝安腔] cang5 cang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氐(
)声。本义:挤,推)(2) 同本义
抵,挤也。——《说文》
抵,推也。——《广雅》
抵,距也。——《汉书·梁怀王揖传》注
(3) 又如:抵掎(排挤攻击);抵斥(排斥);抵排(排斥;抵触)
(4) 抵赖,拒不承认事实
延年抵曰。——《汉书·田延年传》。注:“拒讳也。”
(5) 又如:抵讳(抵赖;不认账);抵谰(抵赖,拒不承认)
(6) 抵挡。抵抗,挡住压力 。如:抵配(拼;豁出去);抵冒(抗拒冒犯);抵拦(抗拒;抵挡)
(7) 触犯 。如:抵牾(矛盾;抵触);抵死(冒死,触犯死罪,竭力,坚持);抵犯(触犯)
(8) 抵偿
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帝纪》
(9) 又如:抵充(抵偿充当);抵补(抵充补足)
(10) 诋毁 。如:抵诃(诋毁呵斥)
(11) 抵达
抵九原。——《史记·始皇纪》
抵营室。——《史记·天官书》
抵山谷中。——《汉书·李陵传》
乘虚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12) 又如:抵任(到任);抵官(到职);日内抵京
(13) 相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甫《春望》
(14) 又如:价抵连城
(15) 碰 。如:抵足(脚对脚而睡;形容很亲近);抵掌(拍击着手掌,表示亲近)
(16) 支撑 。如:用手抵着下巴颏儿;抵当(支撑;抵押;补偿)
(17) 扔,掷
抵,掷也。——《后汉书·献穆曹后纪》注
(18) 又如:抵掷(投掷)
(19) 欺诈
抵,欺也。——《后汉书·刘隆传》注
(20) 又如:抵换(掉换。以假换真或以次换好);抵盗(从自己家或主人家向外偷东西)
(21) 抨击 。如:抵隙(抨击缺点)
(22) 指责 。如:抵瑕(指责缺点);抵摘(指责)
动词
(1) 用角顶,相触
牴,触也。从牛,氐声。字亦作觝。——《说文》
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汉书·武帝纪》
触崖觝隈。——稽康《琴赋》
(2) 又如:抵触(冒犯,顶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3 (du2)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3 [陆丰腔] di3 [客英字典] di3 [东莞腔] di3 [梅县腔] dai1 dai3 di3 din3 [沙头角腔] di3 [宝安腔] di3 | dai3 [海陆丰腔] di3 (du2)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邸 | 都禮 | 端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iei | tex/te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