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灰抹土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指开脸谱。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
引证解释
⒈ 指开脸谱。
引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
搽灰抹土的国语词典
戏剧演员涂抹上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也作「抹土搽灰」、「搽灰抹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用粉末、油类涂 。如:搽雪花膏;在伤口上搽一层抗菌剂;搽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ca3 [梅县腔] ca2 [宝安腔]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台湾四县腔] ca2 [客英字典] ca2 [海陆丰腔] ca2 [东莞腔] ca2
◎ 潮州话:cag4 tu5(tshak thû)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和灰 形容词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动词 (1) 烧毁;燃烧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英文翻译ashes; dust; lime, mortar
方言集汇◎ 粤语:fu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oi1 [梅县腔] foe.1 [陆丰腔] foi1 [东莞腔] foi1 [宝安腔] foi1 [客英字典] foi1 [台湾四县腔] foi1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海陆丰腔] foi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详细解释mā动词 (1) 揩;擦 武松抹了桌子。——《水浒全传》 (2) 又如:抹脱(擦掉);抹泪揉眵(揩拭眼泪);抹抹(揩抹干净) (3) 捋;拉;推 。如:把帽子抹下来;抹撒(方言。捋) (4) 另见 mǒ动词 (1) (形声。从手,末声。本义:涂抹,涂敷;搽) (2) 同本义 学毋无不为,晓妆随手抹。——杜甫《北征》 (3) 又如:抹脸(演戏时化妆涂脸);抹油嘴(白吃,沾便宜) (4) 涂掉,抹去 我抹的这瓶口儿净。——李真夫《虎头牌》 (5) 又如:抹倒(抹掉;抹去);抹勒(涂掉);抹零(算账或付钱时抹去整数之外的尾数) (6) 玩 。如:抹牌(摸牙牌);抹骨牌(用骨牌娱乐或赌博) (7) 另见 mò动词 (1)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 (2)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 。如:抹墙 (3) 紧挨着绕过 。如:抹角(转弯子;转弯的地方);抹门儿(挨着门边);转弯抹角 (4) 蒙住 各以红绡抹头。——《聊斋志异》 (5) 弯下 。如:大伯即时抹着腰出来;一抹头,走了进来 (6) 紧贴;紧束 。如:抹衣(围裙式的工作服);抹额(束在额上的头巾);抹胸(古代内衣一种) (7) 另见 英文翻译smear, apply, wipe off, erase
方言集汇◎ 粤语:maat3 m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t7 [梅县腔] mat7 [沙头角腔] mat7 [客英字典] mat7 [陆丰腔] mat8 [东莞腔] mat7 [宝安腔] mat7 [客语拼音字汇] mad5 [台湾四县腔] mat7 ◎ 潮州话:bhuah4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土);土力(土壤肥沃的程度);土化(施肥使土壤肥沃);土坷拉(土块);土山(泥土堆积成的山);土城(土筑之城);土堡(用土石筑成的碉堡);土堰(土筑成的拦水坝);土阶茅屋(谓居住俭朴)。又指炼金术者的四大元素之一和五行之一。如:水、火、木、金、土 (4) 土地 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土工(从事挖土埋人工作的人);土宇(土地住宅);土田(土地田畴);土功(治水土的工程);土作(土木工程);土薄(土地硗薄);守土有责;土公(土地神) (6) 尘土 。如:土雨(飞扬的尘土);他鞋上都是土 (7) 领土,国土 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 北土禾平。——《资治通鉴》 能守其土。——宋· 苏洵《六国论》 守土吏或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土疆(领土);土境(领土,国土) (9) 乡土,居处。某人的出生地、出身地、居住地或国籍地 。如:故土;土棍(地方上的无赖、地痞);土团(乡里的自卫组织);土豪(乡里仗势欺人的人);土风(乡土歌谣);土思(思念故乡);土宇(乡土和屋宅) (10) 坟墓 。如:土眼(坟);土中人(坟中人);土中宅(坟墓);土骨堆(坟) (11) 烟土,粗制的鸦片 。如:土栈(贩运、囤积鸦片烟的商行);运土 (12) 平原,平地 。如:土国(地处平原的国家) (13) 田 土,田也。——《尔雅》。郝懿行义疏:土为田之大名,田为已耕之土。对文则别,散则通也。 (14) 中医学上指脾 不想春气渐深,肝木克了脾土,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儒林外史》 (15) 土地神。后作“社” 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16)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分布在青海省及甘肃天祝等地 (17) 姓 形容词 (1) 本地的;本国的;地方的 。如:土兵(地方兵;民兵);土帮(当地人结成的团伙);土货(本地出产的货品);土酥(本地产的酒);土音(本地语音);土兵(地方兵) (2) 指民间延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区别于“洋”)。如:土栈(经营土特产品的商行);土造,土制(土法制造);土法;土纸 (3) 属于或关于普通语言的 。如:土白(土话;方言);欧洲的几种土语 (4) 俗气的,不合潮流的。如:土头土脑;土里土气的 动词 (1) 测量土地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周礼·地宫·大司徒》 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周礼·考工记·玉人》。郑玄注:土,犹度也。 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谷梁传·僖公四年》 (2) 吐 土,泻也。——《广雅》。王念孙疏证:土之为言吐也。 英文翻译soil, earth; items made of earth
方言集汇◎ 粤语:tou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u3 [陆丰腔] tu3 [梅县腔] tu3 [东莞腔] tu3 [客英字典] tu3 [宝安腔] tu3 [沙头角腔] tu3 [台湾四县腔] tu3 tu2 [海陆丰腔] tu3 tu2 ◎ 潮州话:tou2(thóu)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十姥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