搯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捶胸,椎心。谓哀痛至极。
《国语·鲁语下》:“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无搯膺,无忧容。” 韦昭 注:“搯,叩也;膺,胸也。” 清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手部》“搯”:“ 韦 注即俗谓椎心,丧礼有擗拊心也,则叩胸亦未为失。此正谓哀之甚,如欲挑出心肝者然。 韦 祇言其大意而已。” 汉 马融 《长笛赋》:“靁叹頽息,搯膺擗摽。”
引证解释
⒈ 捶胸,椎心。谓哀痛至极。
引《国语·鲁语下》:“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无搯膺,无忧容。”
韦昭注:“搯,叩也;膺,胸也。”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搯”:“韦注即俗谓椎心,丧礼有擗拊心也,则叩胸亦未为失。此正谓哀之甚,如欲挑出心肝者然。 韦祇言其大意而已。”
汉马融《长笛赋》:“靁叹頽息,搯膺擗摽。”
搯膺的网络释义
搯膺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au1 [台湾四县腔] tau1 [客英字典] tau1 [海陆丰腔] tau1
◎ 潮州话:t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饕 | 土刀 | 透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ʰɑu | th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2) 同本义
膺,胸也。——《说文》
无搯膺。——《国语·鲁语》
背膺拌合以交痛兮。——《楚辞·惜诵》
编愁苦以为膺。——《楚辞·悲回风》
无拊膺。——《孔子家语·子夏问》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膺门(马的胸膛);膺臆(胸臆。多指个人的思想或见解);义愤填膺
(4) 乳上骨
(5) 胸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
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素问》
(6) 又如:膺中(胸前两旁高处)
(7) 心间;胸臆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
(8) 又如:膺服(谨记在心;衷心信服);膺肺(内心);膺堂(心间)
动词
(1) 担当,接受重任
臣有何德何能,敢膺圣眷如此!——《警世通言》
(2) 又如:膺天明命(承受天命);膺期(承受期运。指受天命为帝王);膺运(膺期);膺荐(承受荐举)
(3) 因被任命、提升或被选举而担任 。如:膺此重任
(4) 接受
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后汉书》
(5) 又如:膺命(接受天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陆丰腔] jin1 [海陆丰腔] rin1 [梅县腔] jin1 [宝安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膺 | 於陵 | 影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qing/iong | ʔĭə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