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噬

bó shì [ bo shi]
注音 ㄅㄛˊ ㄕˋ

词语释义

1.搏击吞噬。亦以喻打击陷害或侵略吞并。

词语解释

  1. 搏击吞噬。亦以喻打击陷害或侵略吞并。

    《列子·黄帝》:“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梁书·贺琛传》:“如復傅翼,增其搏噬,一何悖哉。” 唐 陆贽 《论裴延龄奸蠹书》:“以为搏噬拏攫,怨集有司。”《明史·海瑞传》:“ 康 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於 高拱 。” 茅盾 《狼》:“法西斯狼也使用苦肉计……希望保存它搏噬的爪牙。”

引证解释

⒈ 搏击吞噬。亦以喻打击陷害或侵略吞并。

《列子·黄帝》:“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
《梁书·贺琛传》:“如復傅翼,增其搏噬,一何悖哉。”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以为搏噬拏攫,怨集有司。”
《明史·海瑞传》:“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於高拱。”
茅盾《狼》:“法西斯狼也使用苦肉计……希望保存它搏噬的爪牙。”

搏噬的网络释义

搏噬

  • 搏噬,汉语词汇。
  • 拼音:
  • 搏击吞噬。亦以喻打击陷害或侵略吞并。
  • 《列子·黄帝》:“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
  • 搏噬造句

    数十年之后,长者衰丧,而壮者安于毒暴而恬于搏噬。
    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
    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免之捷,以验搏噬之用。
    内侍帷幄,外吐丝纶,威厉风霜,志回天日,虐人害物,搏噬无厌,卖狱鬻官,溪壑难满。
    虽论者乖离,或以为有善有不善,或以为无善无不善,或直以为恶,而人性之至善未尝不隐然见于搏噬、夺之中,……余尝疑汤“若有恒性”。

    汉字详情

    [bo]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GEF
    五行:
    吉凶:
    仓颉: QIBI
    四角: 5304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尃( )声。本义:搏斗,对打)

    (2) 同本义

    搏,索持也。——《说文》

    搏,击也。——《广雅》

    屏左右而相搏。——《谷梁传·僖公元年》

    晋侯梦与 楚子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鸷虫攫博。——《礼记·儒行》。疏:“以脚取之为攫,以翼击之为搏。”

    搏扶摇羊角而上者。——《庄子·逍遥游》

    搏战获王。——《史记·卫将军骠骑传》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捕捉

    搏谍贼。——《周礼·夏宫·环人》

    (4) 又如:搏执(拘捕);搏获(捕获);搏撠(揪住);搏狩(狩猎)

    (5) 执持;拾取,击取

    摭紫贝,搏耆龟。——张衡《西京赋》

    螳螂执翳而搏之。——《庄子·山水》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扑上去抓。)——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搏杖(扶杖,抱杖);搏弊(人虽疲困,但也自持完成礼仪)

    (7) 通“拍”。轻击;击

    搏埴之工二。——《周礼·总叙》

    弹琴博髀。——李斯《谏逐客书》

    因搏心大哭。——《汉书·王莽传下》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搏鸷(猛烈拍击);搏膺(捶胸,表示愤怒);搏影(拍击影子。影随物动,故不能拍到。比喻不能成功或不易捉摸)

    (9) 夺取

    铄金百镒,盗跖不搏。——《史记·李斯列传》

    (10) 又如:搏斗;搏击

    (11) 跳动 。如:搏跃(跳跃;跳动);搏动

    英文翻译

    seize; spring upon; strike

    方言集汇

    ◎ 粤语:bok3
    ◎ 客家话:[梅县腔] bok7 [海陆丰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陆丰腔] bok7 [客语拼音字汇] bog5 [台湾四县腔] bok7 [宝安腔] b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方遇去聲合口三等pyoh/piuh
    shì [shi]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TAW
    仓颉: RHMO
    四角: 680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筮( shì)声。本义:咬)

    (2) 同本义

    噬,嗂也。喙也。——《说文》

    噬嗑食也。——《易·杂卦》

    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欋杀援筮(噬)。——《考工记·梓人》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唐· 柳宗元《三戒》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噬指(畏惧地咬着手指头);噬脐(自己用嘴咬肚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噬犬,噬狗(凶猛咬人的狗);噬搏(咬啮搏击)

    (4) 吞

    竟横噬于虎口。——潘岳《西征赋》

    (5) 如:噬肥混赖(占了便宜还耍赖);噬攫(侵吞掠夺)

    助词

    无义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诗·唐风·有杕之杜》

    英文翻译

    bite; gnaw; snap a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6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3 chi3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客英字典]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1 cih3 [海陆丰腔] chi1 chi3 [宝安腔] si5 ci3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zjed/zjeyʑĭ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