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枹

yuán bāo [ yuan bao]
注音 ㄩㄢˊ ㄅㄠ

词语释义

亦作'援桴'。 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

词语解释

  1. 亦作“ 援桴 ”。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

    《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吕氏春秋·执一》:“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是以援枹秉麾之将,拔距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讎。” 清 冯桂芬 《赠骑都尉世职候选道刘君家传》:“一军喜跃,援桴而前,麾下无不一当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援桴”。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

《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
《吕氏春秋·执一》:“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是以援枹秉麾之将,拔距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讎。”
清冯桂芬《赠骑都尉世职候选道刘君家传》:“一军喜跃,援桴而前,麾下无不一当十。”

援枹的网络释义

援枹

  • 援枹,汉语拼音yuán fúㄧㄨㄢˊ ㄅㄠ,出自《春秋左传·成公二年》。
  •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EFC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QBME
    四角: 52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爰( yuán)声。本义:拉,引)

    (2) 同本义

    援,引也。——《说文》

    无然畔援。——《诗·大雅·皇矣》

    不援其所不及。——《礼记·缁衣》

    不援上。——《礼记·中庸》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豆棚闲话》

    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左传》

    (3) 又如:援及(动起);援推(引之使来,推之使去)

    (4) 攀援

    猱蝯善援。——《尔雅》

    桃李之垂行者,莫之援也。——《吕氏春秋·下贤》

    夫为四邻之援。——《国语·鲁语上》

    猿猱欲渡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援系(犹攀附。旧谓求婚之谦词)

    (6) 擢拔,引进推荐

    某官异材秀出,博学名家,…今乃援而进之,论者惜其晚矣。——苏轼《答曾舍人启》

    (7) 又如:援进(提拔任用);援拾(提携收录)

    (8) 引用

    援赦减等。——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援纳(援例纳银捐官);援例(清朝规定捐一定数额的银子,可得到官职或监生资格);援例监(按照常规捐钱取得国子监监生的资格);有例可援;援验(引证)

    (10) 拯救,相救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孟子》

    (11) 又如:抗美援朝;援手(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援拯(援救,帮助);援应(声援接应)

    (12) 执持,持 。如:援旌(执旗);援桴三鼓(指擂鼓助威);援旌擐甲(执旗穿甲);援持(执持)

    名词

    (1) 助,救助

    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盖失强援。——宋· 苏洵《六国论》

    (2) 篱笆

    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援,遂之生植。——柳宗元《孤松》

    英文翻译

    aid, assist; lead; 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jyun6 wun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台湾四县腔] jen2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2 ren1 [客英字典] jen1 [宝安腔] jen1 [东莞腔]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雨元元合平聲合口三等yan/hvanĭwɐn
    bāo,fú [bao,f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QNN
    五行:
    仓颉: DPRU
    四角: 47912

    详细解释

    bāo

    名词

    (1) 枹树。有的地区叫小橡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倒卵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种子可用来提取淀粉,树皮可以制栲胶

    (2) 另见

    其它字义


    名词

    (1) (形声。从木,包声。本义:鼓槌) 同本义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枹端(鼓锤的头);枹鼓(鼓锤和鼓)

    (3) 另见 bāo

    名词

    (1) (形声。从木,包声。本义:鼓槌) 同本义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枹端(鼓锤的头);枹鼓(鼓锤和鼓)

    (3) 另见 bāo

    英文翻译

    drumstick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bau1 [海陆丰腔] bau1 fu1
    ◎ 潮州话:bao1(pau) hu1(h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