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怯汤

yuán qiè tāng [yuan qie tang]

词语释义

是一种药名,主治肝劳传脾,胸前饱闷,食不消化,吐痰不已,时时溏泻,肚痛腹胀,空则雷鸣,唇口焦干,毛发干耸,面色黄黑,气短难续,便如黑汁,痰似绿涕。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EFC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QBME
四角: 52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爰( yuán)声。本义:拉,引)

(2) 同本义

援,引也。——《说文》

无然畔援。——《诗·大雅·皇矣》

不援其所不及。——《礼记·缁衣》

不援上。——《礼记·中庸》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豆棚闲话》

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左传》

(3) 又如:援及(动起);援推(引之使来,推之使去)

(4) 攀援

猱蝯善援。——《尔雅》

桃李之垂行者,莫之援也。——《吕氏春秋·下贤》

夫为四邻之援。——《国语·鲁语上》

猿猱欲渡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援系(犹攀附。旧谓求婚之谦词)

(6) 擢拔,引进推荐

某官异材秀出,博学名家,…今乃援而进之,论者惜其晚矣。——苏轼《答曾舍人启》

(7) 又如:援进(提拔任用);援拾(提携收录)

(8) 引用

援赦减等。——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援纳(援例纳银捐官);援例(清朝规定捐一定数额的银子,可得到官职或监生资格);援例监(按照常规捐钱取得国子监监生的资格);有例可援;援验(引证)

(10) 拯救,相救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孟子》

(11) 又如:抗美援朝;援手(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援拯(援救,帮助);援应(声援接应)

(12) 执持,持 。如:援旌(执旗);援桴三鼓(指擂鼓助威);援旌擐甲(执旗穿甲);援持(执持)

名词

(1) 助,救助

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盖失强援。——宋· 苏洵《六国论》

(2) 篱笆

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援,遂之生植。——柳宗元《孤松》

英文翻译

aid, assist; lead; 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jyun6 wun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台湾四县腔] jen2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2 ren1 [客英字典] jen1 [宝安腔] jen1 [东莞腔]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雨元元合平聲合口三等yan/hvanĭwɐn
qiè [qie]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F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GI
四角: 940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2)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 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贾子道术》

怯者不得独退。——《孙子·军事》

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怯怯乔乔(战战兢兢);怯壳儿(怯坎儿,怯条子。土气,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怯症(胆怯);胆怯(胆小;畏缩);羞怯(羞涩胆怯)

(4) 土气

怕人说他怯,笑他不开眼。——《负曝闲谈》

(5) 虚弱

一来我们身小力怯,着甚来由吃挨吃搅。——《京本通俗小说》

动词

(1) 害怕;畏惧

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史记·鲁仲连邹阳传》

黄花不怯西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辛弃疾《鹧鸪天》

(2) 又如:怯床(指妓女畏惧接客或男子性能力不足);怯上(怕见地位高的人);怯色(惊慌的表情)

(3) 舍弃

高声喝叫:“得莺莺便把残生怯。”——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英文翻译

lacking in courage, afraid

方言集汇

◎ 粤语:hip3
◎ 客家话:[东莞腔] giap7 [梅县腔] kiap7 [台湾四县腔] kiap7 [客语拼音字汇] hiab6 kiab5 [海陆丰腔] kiap7 [客英字典] hiap7 kiap7 kiok7 [宝安腔] hiap7 ki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三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劫入聲開口三等kʰĭɐpkhiap/qiap
tāng,shāng [tang,shang]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NRT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NSH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shāng

(1)〔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

(2)(湯)

(2) 另见 tāng

tāng

名词

(1) (形声。从水,昜( yáng)声。本义:热水;开水)

(2) 同本义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子·备梯》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踔出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王头随堕汤中。

分其汤肉葬之。

(3) 又如:汤羊(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澡)

(4) 菜汤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汤脚(剩汤);汤玉(汤饼);汤饭

(6) 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如:汤粥(汤药和稀饭);汤散(汤药和散剂);汤引(药引子)

(7) 饮料 。如:汤点(茶点);汤神(煮茶技艺高超的人);汤瓶(煮茶水用的瓶);汤茗(茶水)

(8) 汤池,护城河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后汉书》

(9) 商朝的开国之君 。又称成汤、成唐、武汤、武王、天乙等。如:汤武之道(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汤鼎(商汤时所铸之鼎);汤刑(商汤制定的刑法);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0) 古州名

(11) 唐置,辖境在今越南的凉山、朗高、鸿基之间的地区

(12) 唐勃海置,金废。故治在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北

(13) 山名

(14) 在北京市昌平县东,有大小二汤山。大汤山三峰并峙。小汤山南有温泉

(15) 在南京市东,有温泉,建有浴池,为疗养地

(16) 温泉 。如:汤井(汤泉,温泉);汤殿(温泉浴室);汤池(温泉浴池)

(17) 姓

(18) 另见 shāng;tàng

tàng

动词

(1) 通“烫”。加热

疾之居腠理也,汤之所及也。——《扁鹊仓公列传》

汤其酒百樽。——《山海经·西山经》

(2) 又如:汤羊(宰羊后,用开水煺毛);汤桶(烫酒桶)

(3) 触,碰

那个有福的汤着他身儿,也情愿一个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石君宝《秋胡戏妻》

(4) 遇上,碰上

好道汤着饿鬼了。——《西游记》

(5) 另见 shāng;tāng

英文翻译

hot water; soup, gravy,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1
◎ 潮州话:teng1(thng) tang1(thang) siang1(siang)

宋本广韵